惠文太子挽歌二首

碣馆英灵在,瑶山美谥尊。
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
宫仗传驰道,朝衣送国门。
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
梁国深文雅,淮王爱道仙。
帝欢同宴日,神夺上宾年。
旒旐飞行树,帷宫宿野烟。
指言君爱弟,挥泪满山川。

作品评述

《惠文太子挽歌二首》是唐代张说所作的诗词。诗中描绘了太子惠文的英灵在碣石馆永存,他被荣耀尊崇如瑶山一般美丽。诗人借剪桐悲曩戏,攻玉怆新恩的表达方式,表达对太子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宫仗传递消息,朝衣送行,展示了朝廷对太子的深敬与追思。千秋间,明月照耀着深邃的谷门与西园,象征着太子的光辉不朽。诗中还提到了梁国的文雅与淮王对道仙的追求。帝王对太子的宴宴同乐日,使神鬼都愿意与他共度岁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哀痛之情,他指出太子深爱弟弟,以泪水洒满了山川。

中文译文:
太子惠文的挽歌二首

碣石馆中太子英魂长存,
美誉如同瑶山般尊崇。
回忆着剪桐悲曩时的戏弄,
感慨攻玉带来的新恩宠。
宫仗传达消息,朝服送行,
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耀着西园。
梁国以其文雅而着名,
淮王追求道仙的爱好深。
帝王与太子同乐的日子,
使神鬼都羡慕不已。
旌旗翩翩飞起在树木上,
宫帷宿雾笼罩着野地里。
指明他深爱着弟弟的话语,
挥洒泪水洒满了山川。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子惠文的英灵永存的形象,以及他被尊崇的美誉。通过表达对太子早逝的痛惜和追思,诗人展示了对太子的深敬。朝廷对太子的追思与悼念通过宫仗传递消息,朝服送行而得以表达。明月的存在象征着太子英灵的不朽。诗中还提到了梁国的文雅风采和淮王追求道仙的兴趣。帝王与太子同宴的日子使神鬼都向往,表明太子备受宠爱。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太子深爱弟弟的哀痛之情,以及他泪水洒满了山川的悲痛之意。整首诗以悼念太子为主题,通过描写太子的美誉、追思和哀痛,展现了诗人对太子的深情厚意。

作者介绍

张说,字霖卿,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有《游老君洞》诗。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六。

诗词推荐

讲殿谈余著赐衣,椰帆却返旧禅扉。贝多纸上经文动,如意瓶中佛爪飞。飓母影边持戒宿,波神宫里受斋归。家山到日将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围。

相闻二十载,不得展平生。一夕南宫遇,聊用写中情。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声。归来坐粉闱,挥笔乃纵横。始陪文翰游,欢燕难久并。予因谬忝出,君为沉疾婴。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故园兹日隔,新禽池上鸣。郡中永无事,归思徒自盈。

出城二里野人居,最爱园亭傍室庐。墨涌清池聚科斗,雪明碧嶂过舂锄。兴来醵友寻诗酒,忙裹携盘但醢蔬。新创小轩尤更爽,百来竿竹间梭榈。

霜雁群飞下楚田,羁人掩泪望秦天。君行江海无定所,别后相思何处边。

缥缈神京开洞府。遇广寒宫女。问我双鬟梁溪舞。还记得、当时否。碧玉词章教仙侣。为按歌宫羽。皓月满窗人何处。声永断、瑶台路。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金莲影与赭袍明,华盖前头次第行。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云边晓日中天见,梦里春雷昨夜声。归向长安听人语,圣朝罗网尽豪英。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聱叟挥车倦且归,钓游旧处足娱嬉。客怀自分三宜去,世事那无一可为。书日高眠甘茗乳,秋风清饮饱莼丝。何当为背奚奴锦,收拾潭州归后诗。

诗成奏入冕旒前,小谏官资骤转迁。带职喜为仙馆吏,立班常近御炉烟。清华拜命知深忝,謇谔非才愧昔贤。多谢宣城旧己,寄来新句满花笺。

怪底君王惭汉武,不诛方士守轮台。

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自然遭迹捕,窘束入雕龙。

此山多灵异。峻岨实非恒。洑流自洄紏。激濑视奔腾。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峻嶒。硣磟上争险。岞崿下相崩。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诡怪终不测。回沉意难登。愿欲书闻见。聊以寄亲朋。

自从别去竹林居,暇日寻诗每念渠。疾读新编慰牢落,清风习习满襟裾。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马援枕前叹,张飞帐下怨。古人有余泪,今日不堪言。犬豕方逃格,璵璠忽自焚。共嗟当宁恨,宁复问乾坤。

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养药同开鼎,休棋各枕奁。相逢九江底,共到五峰尖。愿许为三友,羞将白发撏。

更漏迢迢,乍寒天气,画烛对床。正井梧飘砌,边鸿度月,故人何处,水远山长。老去功名,年来情绪,宽尽寒衣销旧香。除非是,仗蛮笺象管,时伴吟窗。词章。莫话行藏。且喜见捷书来帝乡。看锐师云合,妖氛电扫,随堤宫柳,依旧成行。梦绕他年,青门紫陌,对酒花前歌正当。空成恨

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古人重非道,饥不苟豆羹。有为非其心,或不脱冕行。如何後世人,以官业其生。鄙哉乐欺人,犹以圣自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