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防江卒六首 其二

壮士如驹出渥洼,死眠牖下等虫沙。
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作品评述

《赠防江卒六首 其二》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士如驹出渥洼,
死眠牖下等虫沙。
老儒细为儿郎说,
名将皆因战起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防江卒(即防卫江边的士兵)的英勇和牺牲精神。诗人通过比喻,将壮士比作奔驰的马驹,形容他们勇敢地离开安逸的家园,投身于危险的战场。他们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就像死去的虫子沙一样,躺在窗下。诗人还提到,老儒(指知识分子)细心地为儿郎们讲述这些壮士的事迹,告诉他们名将们都是因为参与战争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防江卒的赞美和敬意。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展现了壮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他们舍弃了安逸的生活,毅然投身于保卫家园的战斗中,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宁。诗人还通过提到老儒为后人讲述这些事迹,强调了这些壮士们的伟大和值得传颂的精神。整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壮士们的敬仰,也传递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发皑皑而雪山,目湛湛而秋潭。杖拂老伴,丛林饱参。万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门门虚而正受,物物各自禅谈。春亭不要閒狼藉,华乌而今罢了衔。

早知落处随疏雨,悔得开时顺暖风。

据鞍风嫋嫋,横策水冷冷。华屋耸云谷,朱阑依翠屏。偶携千骑出,更为九秋停。何秘论黑月,归途聊戴星。

红萼竞妍春苑曙,粉茸新向御筵开。长年愿奉西王宴,近侍惭无东朔才。

大雄孤顶曾遐举,遍索诸方谁敢拒。乳窦峰前捋虎须,再得完全又归去。

庾郎三九常安乐。使有万钱无处著。徐熙小鸭水边花,明月清风都占却。朱颜老尽心如昨。万事休休休莫莫。樽前见在不饶人,欧舞梅歌君更酌。

君行既云远,我思日以长。思君无所遗,宝带双鸳鸯。鸳鸯不相失,锦翼游方塘。副之玳瑁簪,同心复同房。上有金莲花,茎叶相扶将。下有并根藕,藕丝百尺长。同缄尺素书,封以紫锦囊。上言长相忆,下言莫相忘。努力加餐饭,归来花正芳。

举世自纷纷,谁为无事人。吾生独何幸,卧看洛阳春。

书种传来直到今,读书几似孝标淫。欲君终就九经库,与子平分一片心。更向漆园穷妙旨,何殊清庙奏遗音。中郎书籍付王粲,想得知余此意深。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点酒下盐豉,缕橙芼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

簷前栖息傍蒿丛,风雨司晨尔有功。鹦鹉无能凭佞舌,侯门翻得养金笼。

夜泊寻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获花秋。云沈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

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十年铅椠鬓丝秋,独抱成书四海游。三国诸人应梦里,一番公案又从头。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挦。绣到凤凰心自嫌。按春纤,一半儿端相一半儿掩。

缟袂啼香,为谁一滴春心碎。淡黄深翠。不似当时态。东洛缁尘,依旧交情耐。空憔悴。玉人何在。细雨疏烟外。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独立暗花前。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君到韶如杜到夔,新功不比旧炉锤。磨砻诗律如韶律,未必知音有仲尼。

高楼会月夜,北雁向南分。留住经春雪,辞来见夏云。遥空江不极,绝顶日难曛。一与山僧坐,无因得议文。

莫唱艳歌凝翠黛,已通仙籍在金闺。他时若寄相思泪,红粉痕应伴紫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