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祗荐沤名,寅威明祀。
有楚之备,如在之祭。
奠献既终,礼容克备。
神鉴也明,福禧来暨。

作品评述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是一首隋代的诗词,作者不详。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神明的虔诚祭祀,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吉祥。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神明受到我们的恭敬,寅时庄严地举行祭祀。我们效仿楚国的典范,如同亲临祭祀现场。祭祀仪式已经结束,礼节规矩严肃庄重。神明的眼光明亮而明确,祥瑞和福祉降临到我们身边。

诗词表达了对神明的敬意和崇拜之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神灵的虔诚信仰。通过祭祀仪式,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祝福,以保障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诗词中描绘的庄严祭祀场景,展示了古代宗教仪式的隆重和庄重,彰显了人们对于神明的虔诚态度。

整首诗词以庄重肃穆的语言表达,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示了祭祀仪式的规范和庄严。诗人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并描述了祭祀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氛围和神圣意义。同时,诗词中也融入了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和对祥瑞福祉的期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愿。

这首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不仅仅是古代人民的信仰与虔诚,也是人类对于神圣力量的追求和渴望。诗词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绘,将人与神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宗教情感,让人们在感受崇高与庄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小雨廉纤仅滑泥,强随年少更攀跻。欲凭最上浮图望,晚稻如今齐未齐。

渐向浮生老,前期竟若何。独身居处静,永夜坐时多。厌逐青林客,休吟白雪歌。支公有遗寺,重与谢安过。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生世八十余,日夜迫衰老。中年所筑舍,倾坏当官道。每逢风雨夕,性命凛莫保。况此芦竹藩,何恃不摧倒!今朝手自葺,不暇避涂潦。鸡豚有限隔,门巷得锄扫。岂惟御盗窃,亦足慰怀抱。阴云忽四垂,见事幸差早。

生为结发婚,死为同穴鬼。岂意冰上缘,沦没隔万里。半镜随尘沙,嫁衣在巾笥。红丝倘未绝,白首高归止。心随碣石云,泪落铜盘水。云飞会南来,水流还北注。此生不可期,心期勖来世。

去日重阳后,前程菊正芳。行车辗秋岳,落叶坠寒霜。云入汉天白,风高碛色黄。蒲轮待恐晚,求荐向诸方。

青蛾不得在床前,空室焚香独自眠。功证诗篇离景象,药成官位属神仙。闲过寺观长冲夜,立送封章直上天。近见兰台诸吏说,御诗新集未教传。

猛虎不独宿,鸳鸯不只栖。虞舜游苍梧,帝子夜向潇湘啼。时既禅禹妃亦老,老泪洒竹无高低。流根及昏駮红藓,此情乃与天地齐。我今斋寝泰坛下,侘傺愿嚏朱颜妻。

天书到法堂,朽质被荣光。自笑无功德,殊恩谬激扬。还登建礼署,犹忝会稽章。佳句惭相及,称仁岂易当。

何物擢仙质,天然契吾性。不染浊水泥,明月水中映。只许此君看,风清雨娟净。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门前有路轻别离,唯恐归来旧香灭。

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少日经行浑草草,暮年归路不胜情。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鼓角迎秋晚韵长,断虹疏雨间微阳。两条溪水分头碧,四面人家入骨凉。独鸟归时云斗迥,残蝉急处日争忙。他年若得壶中术,一簇汀洲尽贮将。

寤寐閒思畴昔事,来往于怀日凡几。伯鸾不可无孟光,岂为青眉并玉齿。阿咸今与我不同,蛩蛩得草鱼得水。流苏帐暖双杯行,春近梅妆香更清。试唱刘郎竹枝曲,道是无晴还有晴。长夜老夫方独坐,手把楞伽对灯火。

远州太守蓬山客,来过卢家寻怪石。卢家百物今已空,唯石难移留旧迹。埋没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太守恻然呼健儿,荷锄秉锸争来役。健儿掘土不为坚,旋旋剜沙见圭隙。渐奇渐异人忘劳,更索更深知几尺。瘦峰削出嵩华骨,虚窍凿破蛟螭额。千指曳绳车四轮,击鼓助力归东陌。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君家学海名,旧着江上楼。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游。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

兵待皇威振,人随国步安。万方休望幸,封岳始鸣銮。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碧玉扶疏自可观,花头缠锦更团圞。坐来已觉明人眼,况有幽香馥鼻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