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其十)》
拼音和注音
cǐ shēn hū zài piān zhōu shàng , kāi yǎn yóu yí shì mèng zh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扁舟:1.小船。2.编列众舟为一舟。
犹疑:犹豫不决。
开眼:(动)看到美好的或新奇珍贵的事物,增加了见识:这次游五台山可~了。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三载愁闻长乐钟,梦魂常绕五湖东。
此身忽在扁舟上,开眼犹疑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