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

作品评述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是苏轼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怀念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情感,并赠送给赵景贶和陈履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岁末自感时光匆忙,我闲来慢品美酒。醉饮西湖的夜晚,漫步在北渚长堤。身处山水间稍有拘束,但心意却无拘无束。久已知晓荠麦的青翠,稍感喜爱榆树和柳树的黄金色。春意盎然即将觉醒,夜幕悄然未曾降临。水天交融,鸥鹭静静守候,月光笼罩着松树和桧木的芬芳。抚摸着景色,感触温柔婉约,思念的人增添了凄凉之感。难道没有一个老战友,与我一同怀念两位欧阳兄弟。我愿意成为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你们的才华犹如珍贵的玉器。这次相聚恐怕无法延续太久,但这份欢乐却永远不可忘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思念之情。他在岁末时感受到时间的匆忙,但自己却能够抽出闲暇的时光,静心品味美酒。他在西湖的夜晚醉饮,漫步在北渚长堤上,感受着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虽然身处其中,却感到略有拘束,但他的心思却是无拘无束的。他久已熟悉荠麦的青翠,略感喜爱榆树和柳树的黄金色。春天即将来临,夜幕未曾降临,水天交融,鸥鹭守候,月光笼罩着松树和桧木的芬芳。苏轼抚摸着这些景色,感受到其中的温柔和婉约,同时也思念起某个人,增添了凄凉之感。他还提到了两位欧阳兄弟,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最后,苏轼愿意成为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赵景贶和陈履常的才华则像珍贵的玉器一样宝贵。他们此次相聚或许无法持久,但共度的欢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感受力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间的共鸣。他通过描绘西湖的夜景、山水和植物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忙的感受和对美酒的享受。他的情感从自然景色转向对兄弟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思念,同时也赠送给赵景贶和陈履常,抒发了他的感激和情谊。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苏轼展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享受。他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和变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荠麦、榆树和柳树的喜爱,以及对春天即将到来和夜幕未降的期待,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诗词的结尾,苏轼提到了两位欧阳兄弟,展现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重要性。他将自己比作一只自由奔放的麋鹿,而赵景贶和陈履常的才华则像珍贵的玉器一样珍贵。尽管这次相聚可能无法延续太久,但他们共度的欢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欧阳叔弼和欧阳季默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热爱。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给人以温馨而深远的印象。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五杂组,刺绣窠。往复还,织锦梭。不得已,戍交河。

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余。安能事一室,遂欲逃空虚。嘉遁盖贞吉,圣人不予愚。况当艰难际,行止岂欲迂。若为动干戈,爰及此林闾。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所恤罔悔吝,类为时所驱。出门已忧劳,入门复欢娱。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绿竹洒秋色,疏花

伊昔先贤心,天下等忧乐。时分蜀道弓,虑世汉关钥。挥刃得屠牛,察脉宽扁鹊。岷峨望不浅,持酒为君酌。

散礼风雨起。

有时神物待圣人,去后汤还冷,来时树亦春。今兹十月自东归,羽旆逶迤上翠微。温谷葱葱佳气色,离宫奕奕叶光辉。临渭川,近天邑,浴日温泉复在兹,群仙洞府那相及。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渐渍神汤无疾苦,薰歌一曲感人深。

君不见汉家左辅百万户,里胥夜惊厌桴鼓。尔来荆棘露沾衣,只有山河阅今古。邵侯风流华省郎,三十凭熊两开府。不须闭阁决田讼,多屑石饼羞鱼俎。东南文章旧人物,莫愧莼羹便酪乳。仍烦细阅白沙龙,骕骦一骨今何所。

上天下地似探梯,怪石巉岩衬马蹄。拟是客程行不得,隔林犹听杜鹃啼。

洲渚但明月,人烟如晓星。春泥才故里,秋水又浮萍。衣破披蓑冷,厨空煮草腥。抱儿含笑语,衣里麦青青。

安乐窝中一炷香,凌晨焚意岂寻常。祸如许免人须诌,福若待求天可量。且异缁黄徼庙貌,又殊儿女袅衣裳。中孚起信宁烦祷,无妄生灾未易禳。虚室清冷都是白,灵台莹静别生光。观风御寇心方醉,对景颜渊坐正忘。赤水有珠涵造化,泥丸无物隔青苍。生为男子仍身健,时遇昌辰更岁穰。

舍前舍后桑成林,锄垦不放青草侵。东风满条新叶大,村家爱此轻黄金。日暖春蚕大眠起,戢戢盈箱齐若指。看蚕新妇夜不眠,蚕老登山满家喜。阿姑嗔办缲车迟,小姑已催修织机。杀鸡沽酒赛神福,今岁不怕寒无衣。

交游无数竟谁同,雅羡夫君气似虹。吾道久随流俗弊,义居今风古人风。端能纵目秦淮上,解逅论文楚水东。归去梅花开也未,江头叶叶翦霜风。

立岸儿童看客过,人烟近处放牛多。万株漫自栽桑柘,一缕何曾织绮罗。

杏花枝上晓风寒,镜里愁容不耐看。千里云涛迷下若,五城烟火接长干。当时偶作来仪凤,此日翻成吊影鸾。恐负远山双黛曲,烛煤轻扫落金盘。

玉影无尘雁影来。绕庭荒砌乱蛩哀。凉窥珠箔梦初回。压枕离愁飞不去,西风疑负菊花开。起看清秋月满台。

释子身心无有分,独将衣钵去人群。相思晚望西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

臂头长命缕,百结更双蟠。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钏宽。

圆长已褪青云子,芳软犹存绿玉房。留伴陶泓共新浴,要令毛颖沃清香。

老觉身名雨后云,静看人事腊前春。愁边痛饮真长策,诗罢高歌觉有神。远想两生如可作,晚从三了更相亲。北山乖欲招逋客,未用插插叹积新。

孤客倦夜坐,闻猿乘早发。背溪已斜汉,登栈尚残月。重峰转森爽,幽步更超越。云木耸鹤巢,风萝扫虎穴。人群徒自远,世役终难歇。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谁见子牟意,悁劳书魏阙。

洪钟起暗室,飘瓦落空庭。谁言转丸手,能作殷床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