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楼

雨随牛迹坡坡绿,云转山腰树树齐。
江阁晚添凉似洗,隔林时有野莺啼。

作品评述

《湖光山色楼》是元代文人顾瑛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水沿着牛迹滑下山坡,山腰的树木云雾缭绕。江边的楼阁在傍晚时分增添凉意,隔着林木时常传来野莺的啼鸣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湖光山色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作者通过雨水沿着山坡流淌、云雾弥漫山腰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幻。江边的楼阁在傍晚时分带来一丝凉意,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而隔着林木传来的野莺啼鸣声,则增添了一分生机和宁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赏析:
《湖光山色楼》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而简练的描写,展现了元代文人顾瑛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中的"雨随牛迹坡坡绿"描绘了雨水顺着山坡流淌的情景,以绿色烘托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云转山腰树树齐"形容了山腰的云雾缭绕,树木一片苍翠,给人以山水交融的美感。"江阁晚添凉似洗"描绘了江边楼阁在傍晚时分带来的凉意,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隔林时有野莺啼"则表达了大自然中的生机和宁静,野莺的啼鸣声仿佛是大自然的歌唱。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呈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诗意和审美情趣。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领略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与敬畏。

诗词推荐

淮山清夜。镜面平铺纤月挂。端是生还。同倚西风十二栏。休论往事。投老相逢真梦寐。两鬓疏疏。好在松江一尺鲈。

吾诗多为海棠哦,花意依前怨不多。已拆未开浑是韵,乍浓还淡总由他。留连春色能销底,请托东风定肯麽。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

花飞飞。絮飞飞。三月江南烟雨时。楼台春树迷。双莺儿。双燕儿。桥北桥南相对啼。行人犹未归。

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九日黄花倾寿酒,几回青眼望归尘。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

明明合宫,莫尊享帝。礼乐熙成,精兴神契。桂尊初兰,羽驾条逝。遗我嘉祥,于喃万世。

蕊宫仙子,爱痴儿、不禁三偷家果。弃核成根传汉苑,依旧风烟难□。老养丹砂,长留红脸,点透胭脂颗。金盘盛处,恍然天上新堕。莫厌对此飞觞,千年一熟,异人间梨枣。刘阮尘缘犹未断,却向花间飞过。争似莲枝,摘来满把,莺嘴平分破。餐霞嚼露,镇长歌醉蓬岛。

步入青红紫翠间,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昼犹湿,松里云深夏亦寒。

天下有广居,非阿房建章,宾饯日及月,阖辟阴与阳。山川坦然平,何者为藩墙,孔公暨瞿聃,同坐此道场。哀哉世日隘,肝胆分界疆,蹙缩战蜗角,崎岖走羊肠。周先早得道,所证非复常。小室古城隅,宛如野僧房,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床。实际正如此,切忌

文章仙伯记仇池,每想横斜竹外枝。未放柔柯攒玉雪,稍看红蒂染燕支。别来望远凭谁寄,老去寻春只恐迟。把酒问花花解语,定应催促要新诗。

造物巧雕锼,殷勤在石榴。中妍宁暴露,外稳不轻浮。露液甘凝蜜,琼房密贮秋。非徒适人口,饤坐亦风流。

轻舟出郭信风扬,过雨陂塘五月凉。山槛水添平入户,野亭树密远生香。村中客少过逢简,醉后情深笑语长。频到不须仍载酒,自煎花乳闲黄粱。

爱民有诚心,发有非己私。齐王累己见,乃以小大移。冠履自贵贱,痛痒一体随。万事有定理,应之当坦夷。傥以我好恶,安非真是非。光风霁月中,宁许栽藩篱。

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归日不须囊薏苡,以书堪录荔堪乾。

云浮朝惨淡,风起夜飕飕。欲作冰霜地,先回草树秋。征人倚笛怨,思妇向砧愁。为问随阳雁,哀鸣岂有求。

芒芒生面忽重开,堕地先号事可哀。瞥眼韶华因梦远,累心缘影为谁来。名沉青史终无色,祸起红尘定有胎。白业丹元修补急,万牛身重首空回。

沉醉犹难别帝州,满城春色重淹留。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少年买青春,千金初不惜。常恐春不留,韶华难再行。种杏更栽桃,为春添景色。对酒复当歌,与春亡间隙。春去或未来,日探春消息。及至春又归,送春恨无翼。追随九十日,无日不自适。胡为把一麾,千里从吏役。当涂古道院,事简非繁剧。宴坐对江山,亦足自怡怿。所叹乏游从,无与

华灯高宴水精宫。浪花中。意无穷。十载江湖,重绾汉符铜。应有青藜存往事,人缥缈,佩丁东。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濛。月上孤窗,邻唱有渔翁。追念使君清坐久,歌一发,恨千重。

手捻黄花还自笑。笑比渊明,莫也归来早。随世功名浑草草。五湖却共繁华老。冷淡家生冤得道。旖旎妖娆,春梦如今觉。管个岁华须到了。此花之后花应少。

虎牌氈笠号公卿,不直人间一唾轻。但愿扶桑红日上,江南匹士死犹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