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一,二即二,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莫向南山寻鳖鼻。

作品评述

《偈》

一即一,二即二,
嗅著直是无香气。
识得山僧榔栗条,
莫向南山寻鳖鼻。

中文译文: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闻过去直接说明没有香气。
认识山中的僧人榔栗条,
不要到南山寻找乌龟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由宋代佛教僧人释宝觉创作的。它简洁而深沉,表达了禅宗的观念和教义。

诗的第一句“一即一,二即二”,重复了两次,强调了一物就是一物,二物就是二物的理念。这表明了禅宗的“即如是”思想,强调事物应当被接受和认识的本来面目,而不应该用自己的主观意见来解读。

接下来的两句“嗅著直是无香气,识得山僧榔栗条”表示了一味追求外在的事物或者外表的美丽,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嗅著直是无香气”意味着这个东西无论怎样闻,都不会有香气。因此,不要浪费时间去寻找虚无的事物。

最后一句“莫向南山寻鳖鼻”则是一个比喻,提醒人们不要去寻找不切实际的事物。鳖是海龟的一种,鼻是它的器官之一。南山是指遥远而艰难的地方。整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白费力气去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首诗意味深长,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禅宗思想的某种心境。它告诫人们要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外部的表象所迷惑,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虚幻的东西上。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被遥远或不可能的东西吸引而迷失自己。

诗词推荐

天晴遥见七闽关,万仞丹梯莫可攀。怀度不离青嶂里,客行多在白云间。玉门辽邈诚虚设,蜀道崎岖只等闲。扰成路傍名利子,轩车南去几人还。

九月风光虽已暮,中州景物未全衰。眼观秋色千万里,手把黄花三两枝。美酒易消闲岁月,青铜休照老容仪。若言必使他人信,沥尽丹诚谁肯知。

客从魏都来,贻我山藷实。散之膏土间,春苗比如栉。吾家庭户狭,树艺苦其密。危根递扶载,怒牙犹怫郁。兴言念伊人,好嗜与我一。家蓄桐君事,喜观汜氏述。虽为簪带拘,雅尚林樊逸。分献取其诚,岂容羞薄物。况闻知药者,饵此等苓术。愿益君子年,康直体无疾。散诞得宽壤,繁大

回貤异渥未之闻,凛凛乾淳生气存。频对青藜真济美,虽埋玉树尚追尊。奉新鸾诰陈幽壤,距小麟台只近村。太息琰玄皆耄矣,诔成姑以寝为园。

武陵何处访仙乡,古观云根路已荒。细草拥坛人迹绝,落花沈涧水流香。山深有雨寒犹在,松老无风韵亦长。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鑽真珠解玉板即易,看窟笼著楔却难。月色和云白,松声带露寒。

国之东北角,有国每朝天。海力浸不尽,夷风常宛然。山藏罗刹宅,水杂巨鳌涎。好去吴乡子,归来莫隔年。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已学渊明早赋归,东风吹醒梦中非。莺声睍睆来谈旧,牛背安闲胜策肥。时听樵歌时牧笛,间披道鼈间农衣。篇诗那可形容尽,何似忘言对夕晖。

明明此事不由他,吃饭无端咬著沙。自己灵光皆丧尽,三千里外摘杨花。

南朝徐庾流,洛下忆同游。酒采闲坊菊,山登远寺楼。相思劳寄梦,偶别已经秋。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衲僧拨转铁牛机,默耀灵通底是谁。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韶阳佛法嫌饶舌,鲁祖家风解惜眉。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兵机将略总如神,儒术仍参席上珍。补得国风成百咏,不妨幕府有诗人。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

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空山径欲绝,也有人知处。

皇念有神,介我戬彀。登时休明,有此美禄。酌言献之,有飶其香。神兮燕娭,醉此嘉觞。

金尊玉瀣有何好?不堪生世忽忽老。朱颜忽已谢晨镜,白骨行看闭秋草。骇浪嵯峨风作之,蛟龙血人以为嬉;畏涂寄命三十载,赖有痛饮纾吾悲。莫惊醉眼炯如电,假钺犹堪行督战;指麾突骑取辽阳,雪洒辕门夜传箭。

禅外掩松扃,闲眠度岁阴。雨侵香篆湿,苔长屐痕深。水在铜瓶冷,云归玉磬沈。前山有灵药,时策杖藜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