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作品评述

《东坡八首》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诗中通过种植枣树和松树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苏轼认为,种植枣树只需十年就可以享受果实,而种植松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等待。他意味着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等待才能实现。

苏轼在诗中提到,“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看法。他认为十年虽然长,但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如同风雹一般短暂。他引用了历史人物李衡奴的故事,表示对这种策略可能有所启发,显示出他对历史的关注和学习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苏轼的同事郎同官居的灊岳,他把三寸甘(指一种植物)留给了苏轼,使得座位上的光彩更加耀眼。这里可能是暗指苏轼的同事有所成就,而他自己也希望能够在百种植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春天的冰雪融化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苏轼的《东坡八首》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通过种植枣树和松树的对比,他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他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因为短暂的十年而忽视了千年历史的长远。他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示对历史的关注和学习的态度,展现了他对成长和进步的渴望。

诗中的景象描写简洁而生动,通过竹篱、青黄、垂屋角等形象描绘,展现了苏轼内心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通过对时间、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能得到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盈枝点缀雪花鲜,环映清流分外妍。应是东君归骑速,不知坠下玉丝鞭。

解缆风雨息,傍晚复大吼。浪如雪山来,船作骑马走。鱼龙欲作势,问予惊怖否。那么狂书生,有胆大如斗。庄周论天地,我见仅如缶。可怜一勺多,浩荡夸已有。大方付一笑,河伯亦俯首。天开镜面平,荡桨泊江口。新月照船窗,烹鱼醖我酒。

数日阴霖气不舒,江流作涨吾其鱼。晚来风起云头散,夜半星辰满太虚。

传骑一何催,山门昼未开。高人终避世,圣主不遗才。坐次欹临水,门中独举杯。谁为旦夕侣,深寺数僧来。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叹息闺房秀,霜摧鬓未华。女功丞相念,妇道里人嗟。石窌脂田废,涛江粉旐斜。西风看花泪,寂寞小窗纱。

梅蕊才开杏又红,今年春事太匆匆。堂前燕子归来到,双海棠花已满丛。

心境难调缓急弦,住山空度一年年。逐时蔓草徒劳铲,去日寒灰莫更然。北里笙歌传水上,西湖书记到花前。寻常忆得除禅语,次第无过省醉眠。

此别难重陈,花深复变人。来时梅覆雪,去日柳含春。物候催行客,归途淑气新。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

流水寒更澹,虚窗深自明。褰帷远钟断,拥褐晨香清。油然素心适,缅彼外物轻。因时固有应,在理复何营。隐几公事退,卷书坐南荣。以兹远尘垢,何异山中情。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与我言兮我愿。莫我知兮谁怨。全仗帝为媒。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更取堂名淇绿。要把北山万竹。一日倚云栽。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正是西风花落尽,不知何处认啼痕。

伊彼大吏,易我鳏寡。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念昔先民,求民之瘼。今其病之,言置於壑。

小山月在影团团,满院清香特地寒。病骨逢秋眠较少,五更风露起来看。

尘表多年住,身閒人事稀。或时联敝衲,终日掩柴扉。野鹤惟孤唳,寒鸦作阵飞。物情从自异,於我总忘机。

彩衣何似舞衣轻,鸾镜还如水镜明。百里弦歌归有道,一轩风月不胜情。口香知吮莲华墨,山近闻拖蜡屐声。百拜一樽须竟醉,看飞凫舄上蓬瀛。

烟柳青青叶已齐,半帘红日小莺啼。玉栖人静悲横笛,惟有东风吹向西。

老怀易感泪汍澜,尘世分明一梦间。精爽乘鸾云外去,空留玉骨葬青山。

圣贤在世龙行天,出处何至为物牵。後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郫孙公者山泽僊,巉岩玉骨寒入肩。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诸公好之挽使前,六丁力尽山嶷然;奏书告老不待年,脱手径上岷山巅。吾侪一官自纠缠,俛首鞭箠不自怜,强欲作诗诵公贤,事伟辞卑难并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