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庙

烈士可庙食,么麽可悲夫。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作品评述

伍子胥庙

烈士可庙食,么麽可悲夫。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中文译文】
伍子胥庙

烈士应受供奉,为何令人悲伤?
发誓要报荆州和郢都的仇恨,忍辱适应江南的吴国。
功业完成时期,突然听闻赐予庙宇的雕刻。
楚国的人民仍然怨恨交加,积怨已经发泄。
涛江上的波浪已经厌倦了迎接神明,英灵的魂魄飘游故都。
存亡两个朝代的痕迹,包胥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感到愧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伍子胥庙》。诗中以伍子胥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诚烈士的赞颂和对楚国的忧思。

首先,诗人称赞了烈士伍子胥的伟大成就。他以报效家国为誓心,忍辱负重,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处境。他的功业建立了荆州和郢都,为楚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尽管伍子胥的功绩已经显著,楚国人民却仍然怀有怨恨。他们对伍子胥的宿愤难以平息,无法释怀过去的不满和仇恨。

诗中的“涛江”和“故都”暗示了伍子胥的离去和他的魂魄在世间游荡。涛江厌倦了波涛,象征着伍子胥的英灵已经在江水中漂泊了很久。他的魂魄游荡在故都,意味着他对楚国历史的思念和对自己事业的无尽关怀。

最后两句“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表达了诗人对伍子胥的称赞和自责。伍子胥虽然建立了辉煌的功业,但当他看到楚国陷入存亡之际的局面时,他感到自己无法再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对此感到愧疚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对伍子胥的歌颂,描绘了一个忠诚而伟大的烈士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楚国历史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灵阳子,来告别。送行不似,相迎时节。听予嘱、游必有方,待孀毋紧切。我人除,烟火灭。莫忘初志,旋添决烈。行大道、开阐亘初,邀清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扶舆蹋残照,怀人度青林。一笑得二妙,坐看西月沉。短烛摇古碧,华樽湛芳斟。高歌击唾壶,琅琅出商音。东风行空山,和以苍松吟。飘飖洞庭乐,要渺南薰琴。天地空阔远,岁晚谁知心。相对成浩叹,忘言拥单衾。东方忽已白,握别西山阴。违离未云远,怀思一何深。常恐蕙帐空,此乐

我求于神,无臭无声。神之燕养,惟时专精。大声在列,槱燎在庭。侑我桂酒,娭其以听。

锦里无端无素书。长安秋晚忆家无。故人来此尚踟蹰。旧事殷勤休忘了,老来凄断恶消除。小楼雪夜记当初。

招提万山底,古屋蔽烟霞。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繁阴沉雨脚,清响漱云牙。老衲眉如雪,相逢话作家。

怪来喜事上双眉,袖有恬轩老子诗。几个□□□□断,十年长敢比肩随。古耆旧传犹堪续,今少微星更是谁。笑杀太清刘管辖,此冠不挂待何时。

羽檄交驰触冕旒,函关飞入铁兜鍪。皇王去国未为恨,寰海失君方是忧。五色大云凝蜀郡,几般妖气扑神州。唐尧纵禅乾坤位,不是重华莫谩求。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菜花随麦长,田水入池平。此景寻常有,何人自在行。

嘉平至孟陬,丽谯春再颁。齐民拨不开,杂遝来如山。农家卜休咎,多以觳觫观。颇闻举体赤,其咎为燥乾。又云尾角白,亦虑冬祁寒。吾惫不能耕,对之发长叹。平生愿丰心,虽老犹如丹。方兴西畴务,稍觉南船悭。展转夜少眠,呕噎晨废餐。敢望馀粮栖,渐恐拾穗难。陛下仁如天,役简

林下萧然一秃翁,吟髭全白醉颜红。米盐薪炭时时绝,自古诗人例合穷。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

余昔隐屏西,乘闲卧幽栖。岩花雪端发,野鸟林际啼。仙掌神所刓,石崖天与齐。月华结清梦,啁哳闻金鸡。

南山老,还记少陵诗。七十古来稀。清池拥出红蕖坠,西风吹上碧梧枝。趁今朝,斟寿酒,记生时。也不羡、鲲鹏飞击水。也不羡、蛟龙行得雨。人世事,总危机。扶床正好看孙戏,舞衫不要笑儿痴。更埙篪,三老子,鬓如丝。

亭前山色绕危栏,亭下波涛直浸山。波上渔舟亭上客,相看浑在画图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