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忠悯公送婿邢得昭归婺女诗后

小人护局可畏,君子得与常迟。
老秦殁已一岁,胡李方始量移。

作品评述

《题忠悯公送婿邢得昭归婺女诗后》是宋代徐木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人护局可畏,
君子得与常迟。
老秦殁已一岁,
胡李方始量移。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婿家车送新郎回娘家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局面,抒发了自己对婿家的忠悯之情,以及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观。他认为小人追逐权力和利益,保护局势和权势,令人可畏;而君子追求的是正义和道义,对待事物更为从容。诗中还提及了老秦(秦国)的君主去世已经一年了,具有时代背景的挖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婿家送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评价和对人性的思考。诗人以小人为负面形象,强调他们追逐权势和利益的可畏性。相对而言,他认为君子能够追求常理和道义,不随波逐流,更为可贵。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伦理和道德的追求。此外,诗人借用了老秦去世的背景,也有时代感和政治隐喻,突显了时代的变迁和权力的易用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和小人的观念和价值判断,融入了对时代和政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诗词推荐

凿冰添砚水,燃干发梅花。踏破霜苔迳,烧红雪树槎。闭门风愈怒,送客日将斜。寒甚酒无力,闲多道有芽。楮衾眠不暖,苇壁破难遮。他日瑶台上,流传仙子家。

有酒何孤我,因花赋恼公。可怜秋鬓白,羞见牡丹红。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不知衰病后,禁得几春风。

憎金以黄,谤沈无香。达磨不会,历魏游梁。更有不识好恶底,齐腰立雪,寄食穷乡,巴峡闻猿空断肠。

等閒驱雪作晴天,夹道从公立万弮。白甚自矜梅淡竚,青加稍觉麦芊绵。不知今夕真何夕,共说明年是好年。舐鼎恐无鸡犬分,一江还我捕鱼船。

风吹腥气满楼台,独倚阑干十二回。天入越江龙逝去,雨昏吴市燕飞来。旌旗闪闪千帆过,帘幙重重一笛哀。惆怅玉环何处在,海棠犹自向人间。

水色岚光杳霭间,诗人得句意偏闲。我今收拾胸中去,归赋淮南大小山。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行。鸟散秋鹰下,人闲春草生。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今日新安郡,因君水更清。

春草晚来色,东门愁送君。盛才仍下位,明代负奇文。且乐神仙道,终随鸳鹭群。梅生寄黄绶,不日在青云。

清洛日日换好怀,飞英又掠帆影来。说是同行木上坐,眼中阿相安在哉。

荷叶团圆茎削削,绿萍面上红衣落。满池明月思啼螀,高屋无人风张幕。

新雨路少人,公子有佳招。下马语未竟,西城趋连镳。初云眺江阁,忽欲登山椒。陟巘践跷踊,舍鞍升迢嶢。濈濈云屦湿,翩翩风袂飘。广隰绿交映,芜城远无嚣。带缭江路永,隙光溪影摇。他山若聚米,乱垅疑翻潮。岸巾叹鬓槁,抚髀怜肉消。欲摅纡郁怀,自恨痀偻腰。心知中峰近,意怯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断肠。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楼台高耸间晴霞,松桧阴森夹柳斜。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自嗟不及门前水,流到先生云外家。

久旱雨初足,乐游春正深。喧阗观士女,清旷入山林。佛界云成宝,僧园地布金。方塘探子石,高阁会宾簪。沙水通溪白,松筠逐径阴。纷华从满目,幽寂自虚心。印组端为累,岩扃得暂寻。晚风吹绿野,归骑已駸駸。

褰裳乐得送迎翁,遣句犹烦七字工。颇识当年斤斧手,却惭昔日马牛风。平生杨敬惟称项,晚岁侯芭只守雄。便把黄封红客眼,一尊已当百壶丰。

香开岩桂露凄清,翠锁晴岚泼眼明。风度南枝乌鹊啭,月斜西坞玉绳横。来游十里水云窟,偿我一生邱壑情。诗句乞君高挂壁,且容鼻息撼盏鸣。

东坡粟已黄,西畴稻堪获。农家庆丰年,茅茨举杯酌。复喜官家用贤相,奋发天威去元恶。诏收宽徭榜村路,悍吏不来鸡犬乐。儿音牧牛舍牛摆,翁媪赛神听神语。饮则兮福乡土,五日一风十日雨,万岁千秋戴明主。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草舍才遮雨,荆窗

地屈兴王,祥开图录。典礼昭成,祺祥交屡。大略逶迤,卿云纷构。祐我含灵,锡兹介福。

凭高眺望,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魂非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乘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