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教谕

囊中惟有圣贤书,宅是箪瓢陋巷图。
我一见君先自愧,题诗归拟揭庭隅。

作品评述

《赠林教谕》是宋代陈宓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自己贫困生活的坦然接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赠林教谕》

囊中惟有圣贤书,
宅是箪瓢陋巷图。
我一见君先自愧,
题诗归拟揭庭隅。

译文:
我只有圣贤的书籍在囊中,
住宅是简陋的巷子里。
我一见到你,就自愧不如,
写下这首诗,献给你的庭院角落。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生活境况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自称贫困,只有圣贤的书籍陪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然而,当作者见到林教谕时,他感到自愧不如。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作者决定写下这首诗,献给林教谕的庭院角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比作者的贫困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中呈现了一种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和对物质贫困的豁达态度。诗人以极简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对知识的珍视和对他人的敬仰之情。通过题诗献庭的方式,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谦卑和对林教谕的推崇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含蓄,极富诗意。

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知识的崇高追求与精神追求。虽然作者处境贫寒,但他通过读书修身,以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诗人对圣贤的书籍的珍视,体现了他对文化传统的承继和对知识的重视。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崇高的人文情怀,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品格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赠林教谕》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自己贫困生活的坦然接受。它展示了作者的自省和对林教谕的敬意,同时也折射出宋代士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朝驱下越坂,夕饭当吴门。停车吊古迹,霭霭林烟昏。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星临斗牛域,气与东南吞。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根。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山椒载遗祠,兴废今犹存。香残吊木客,树古啼清猿。我来久沈抱,重此英烈魂。吁嗟属镂锋,置尔国士冤。峨峨姑苏台,荆棘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昨仕京华豪未减,脱鞾不问贵游嗔。诗家争欲推盟主,丞相差教作散人。闭户自为千载计,入山又忍十年贫。几思投劾从公去,背笈肩琴涧水滨。

有客渡西山,泉源出山足。初勺爱其甘,既享不能独。汲取得陶罂,置满彭亨腹。携持若抱瓮,前致且勤祝。是为清明渊,可用洗烦溽。珍重客此言,其敢付僮仆。新手注方壶,尚带蛾山绿。我坐三生贫,大嚼非所欲。半世蒿藜肠,两饭惟脱粟。岂无牢醴膻,耻豢争身肉。交淡兄可新,味厚

冬不寒,腊后看。酸风刮地,冻破泥团。毗卢楼阁前,少林深雪裹,谁知犹隔万重关。

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合沓共隐天。参差互相望。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芰荷香。双双戏、鸂鶒鸳鸯。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画舫相将。盈盈红粉清商。紫薇郎。修禊饮、且乐仙乡。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久客思吾子,生涯滞故乡。独携高士传,翻忆紫香囊。合榻言犹在,同堂乐未央。翩翩春草梦,随意遶池塘。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金身梦觉白马东,西来禅教各一宗。讲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天华咫尺飞隧地,夜烛神光满室红。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黄梅四月上虞龙,骑驴不下莫相逢。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晚酌居然醉,昏昏不自持。奇哉苍玉枕,眠到月来时。

出门上马虽所乐,乍见秋风变念家。何日随堤霜后路,乱飞榆柳踏平沙。

西轩素屏开白云,婆娑老桂依霜轮。顾兔出走蟾蜍奔,河汉卷海机石蹲。牵牛自载倚桂根,清风飒然吹四邻。东坡妙思传子孙,作诗仿佛追前人。笔墨堕地称奇珍,闭藏不听落泥尘。老人读书眼病昏,一看落笔生精神。

欲就前贤去不如,几年功力在三余。终然觉我多金卵,幸甚逢翁侍玉除。函丈中间亲觅诀,残编里许细观书。自怜旧习如尘污,入发成胶未易梳。

梅花卸玉春寒浅,柳色描金雪意消。老子偶然诗与助,又挑行李过溪桥。

只恐身闲心未闲,心闲何必住云山,果然得手情性上,更肯埋头利害间。动止未尝防忌讳,语言何复着机关。不图为乐至于此,天马无踪自往还。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冒热不安寝,整冠常夙兴。清风入我怀,眷眷如有情。嗟彼朝市人,正与膏火争。藏机入钩钤,肆辩纷纵横。所得无几何,所嗟无一诚。往来各有趣,南北自分朋。明德天所相,欺诬祸所婴。犹如赴火蛾,缠绵尚营营。悟此澹无作,不与炎凉并。居閒苦无事,驱马出南城。登山猿不避,鼓棹

胜境名标第五天,殊庭佳气蔼非烟,鼓钟与看千人会,玉石难分十种仙。幽壑旧传灵药富,苍崖曾现宝光圆。尘劳未决丹梯急,只得虚堂一夜眠。

昔闻少陵翁,皓首惜堕齿。退之更可怜,至谓豁可耻。放翁独不然,顽顿世无比,齿摇忽脱去,取视乃大喜。譬如大木拔,岂有再安理。咀嚼浩无妨,更觉彘肩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