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石梁

万卉流芳,不知春力。
岩畔涧下,蹙红皱碧。
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
君不见五百圣者导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
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
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

作品评述

《送僧之石梁》是宋代释重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卉流芳,不知春力。
岩畔涧下,蹙红皱碧。
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
君不见五百圣者导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
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
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景,以及诗人对禅理的思考和对行者的送别。诗人以山中的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无常的特点,引发了对生命和禅宗境界的思考。

赏析:
《送僧之石梁》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反映人生哲理。诗中的“万卉流芳,不知春力”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却难以揣摩其中的力量和奥秘。岩畔的涧水蜿蜒流淌,交织成红色和绿色的流动,给人以美的感受。这里的景物描绘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凸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丰富性。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禅修修行的思考。他感叹自己的禅修之路是孤独而漫长的,与追求世俗欢乐的人们有着明显的区别。诗中有“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表达了行者在修行路上的寂寞和艰难。与此同时,诗人也向读者展示了禅宗的境界,以及修行者对超越尘世的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花开花落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瞬息万变,强调了世事无常的真理。他嘱咐读者要珍惜此刻的美好时光,同时用“白云抱幽石”来暗示禅宗的境界,表达了对禅修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禅修和人生境界的思考和反思。同时,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流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推荐

夫子青云士,声名孰与齐。心经时事老,颜向俗人低。气象必冲斗,风雷犹蛰泥。行看万里志,聊尔谢群鸡。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凤城酒美燕姬歌,禁花红飘金水河。雨香翠岛春昼暖,鱼龙陆海扬风波。天门咫尺到不得,奈此飙摧云翼何。时乎未至应有待,壮年不必伤蹉跎。君看松柏成大材,历岁雪霜谁见过。拂衣南出指归路,回首京阙山嵯峨。日高原头红雾散,潮平沽口青铜磨。牵船溯流狂吹逆,登车避闸飞尘多。

醉伴三千珠履,如登十二琼楼。壶天澄爽露华秋。滟滟金波酾酒。罗扇不随恩在,佳时须要人酬。麒麟阁画为谁留。只见浮生白首。

雨师云将莫论功,天意元因圣德通。不但水生苗厌厌,也应土润黍芃芃。田间老稚交相语,秋后仓箱定不空。绛帐先生妙言语,请歌嘉定比元丰。

云幢烟节十洲人,犀甲檀枪百万军。翳荟丛生何足道,此君真是此君君。

蔡公绝笔山川歇,荔子萧条二百年。选貌略如唐进士,慕名几似晋诸贤。岂无品劣声虚得,亦有形佳味不然。题遍贵家台沼后,请君物色到林泉。

十里平湖浸晓光,玉鸾飞舞镜中央。也知青女催梳掠,淡拂铅华试靓妆。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胜势未容秦地险,奇花仅比雒城优。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铃阁虚闲官酿熟,应容将佐得遨游。

佳则风月境,远而烟水乡。此花元本分,定不为人香。

曙林带暝,睛霭弄霏,莺花未认游客。草色旧迎雕辇,蒙茸暗香陌。秋千架,闲晓索。正露洗、绣鸳痕窄。费人省,隔夜浓欢,酲处先觉。重过涌金楼,画舫红旌,催向段桥泊。又怕晚天无准,东风妒芳约。垂杨岸,今胜昨。水院近、占先春酌。恁时候,不道归来,香断灯落。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辛勤玉柙更珠襦,或见叉牙出骨须。鸷兽一心能护法,敝帷千载尚全躯。余威凛凛空埋骨,遗像眈眈若负嵎。及见当年梅子熟,自应惊倒老妖狐。

无为无作。认著无为还是缚。照用同时。电卷星流已太迟。非心非佛。唤作非心犹是佛。人境俱空。万象森罗一境中。

九天膏泽沛群方,尽扫螟蝗蝥蟘殃。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

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医良则身安,将良则师壮。表里孰虚实,存亡在俯仰。能出康济方,忧虑危急状。活法虽指间,活机寓心上。活国与活人,一忠乃可仗。我原将皆方虎医扁仓,四海生民举无恙。

一逢又一别,来往几时休。处世皆名利,贪生去不留。善缘看似梦,恶事勿临头。如病心常怕,生前乐自由。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随牒牵黄绶,离群会墨卿。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冲雨冲泥悄悄行,物情殊不可诗情。牡丹又是一年过,春事略无三日晴。先后笋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齐盟。山居寂寞谁堪共,杞叶菊苗俱可耕。

孰有如公者,蕲州又处州。时人得称诵,氓俗记君侯。吏有循良择,官无内外忧。愿将田里事,一一奏前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