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十首

满空寒寒杂飞烟,湖上先生拥褐眠。
借问茅斋容客否,夜灯相伴读韦编。

作品评述

《有怀十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空寒寒杂飞烟,
湖上先生拥褐眠。
借问茅斋容客否,
夜灯相伴读韦编。

【中文译文】
秋天的天空弥漫着寒冷的烟雾,
湖上的先生披着褐色的衣裳,安然入眠。
我想问问茅斋是否还有客人,
夜晚的灯火伴我一同阅读韦编。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宁静的秋夜场景,通过对湖上的先生和茅斋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情感。

第一句“满空寒寒杂飞烟”,通过“满空”和“寒寒”这两个形容词,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寒冷。杂飞的烟雾则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接着,“湖上先生拥褐眠”描绘了一个在湖边的先生,他披着褐色的衣裳安然入眠。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一个隐士、学者或者诗人,他选择远离尘嚣,享受宁静和自由。

第三句“借问茅斋容客否”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茅斋可能是一个隐居的地方,作者渴望知道是否有人与茅斋为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的归属感的探问。

最后一句“夜灯相伴读韦编”揭示了作者在夜晚中独自阅读韦编,夜灯为他提供了光亮。这里的“韦编”指的是古代书籍,暗示作者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思索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思考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呈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情,以及作者对于宁静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小舟如雁许,稳稳下波心。蓑笠几风雨,江山无古今。清歌鸣短棹,红叶满疏林。一醉不知世,前村月未沈。

旧去新来懒送迎,岩间冢下见枯形。忍成残腊半宵梦。侩地寒檠两岁灯。

蓦口一桡玄路绝,药山之道始流传。离鉤三寸无消息,觉海方乘般若船。

半窗斜月。茅店萧条灯已灭。床下蛩声。声动凄凉不忍听。终宵无寐。覆去翻来真个是。屈指归期。应是梅花烂熳时。

一画起于乾,先天至后天。灵岩天一线,想在伏羲前。

自古才高每恨浮,伟人要是出中州。即今未必无房魏,埋没胡沙死即休。

未春先以约春期,载酒如何却负时。遥想醉狂哦舴艋,也知归客趁酴醾。阿瞒气慑周瑜陈,樊素心贪白传诗。横槊赋诗俱占却,据鞍矍铄正相宜。

将军早学万人敌,从父行军十六七。上马如飞海东青,大羽劲弓轰霹雳。直欲生擒彼不庭,天山之北北复北。总兵王子设危阱,陷阵先锋沦异域。时或偶违心转壮,身可暂縻膝不屈。夜驱汗血还汉朝,万里沙场如咫尺。臣父以死报国家,澡家父冤见天日。

一个闲身穿破屋,风吹雨滴转光明。灯笼露柱时时举,只道以平报不平。琉璃殿上鞭金马,追风不及三脚驴。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上皇弓剑杳何追,日倚宫阑自拄颐。宝册有儿开大府,生离争似在宫时。

花残却似春留恋。几日余香吹酒面。湿烟不隔柳条青,小雨池塘初有燕。波光纵使明如练。可奈落红粉似霰。解将心事诉东风,只有啼莺千种啭。

午蔼纷纷无奈浓,晚来微敛见山容。鹅湖旧日经行地,清吹思乘十里松。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暖风薄衣轻烟散,晴日游丝飞絮乱。竹窗午梦啼鸟惊,松轩晚饮幽人唤。一壶碧酒如春浓,万斛羇愁若冰泮。兴来索笔谩题诗,碧桃花不纶巾岸。

颓城砖甓堕平湖,禁御雕残故苑芜。戚畹换班言肯用,边庭入相事应无。福威玉食欺孤主,诗礼金樵党盗儒。丧乱谁怜杜陵老,娇儿短褐倒天吴。

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飘零海角悟平生,岂料王孙肯远行。迟日待君游化国,凄风要我到愁城。诗书灰烬宁无梦,翰墨馨香尚有情。闻道东京已返跸,箕云缑月得秋耕。

烟洗风梳,司花先放江梅吐。竹村沙路。脉脉摇寒雨。醉魄吟魂,无着清香处。愁如缕。系春不住。又折冰枝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