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哀寄吴氏二首

鹰鹯击众乌,众鸟无能为。
胡然坠蓬藋,自损风云姿。
虽称六羽翮,零落何所施。
蜂虿小有毒,螫人人不知。
昔为众鸟畏,今为众鸟欺。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儿。
覆巢犹且可,攫子当如何。
哀哀三黄口,泣血纷滂沱。
好生上帝德,无乃伤天和。
谁为诉九阍,三面去网罗。

作品评述

《志哀寄吴氏二首》是明代王稚登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悲愤和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鹰鹯击众乌,
众鸟无能为。
胡然坠蓬藋,
自损风云姿。
虽称六羽翮,
零落何所施。
蜂虿小有毒,
螫人人不知。
昔为众鸟畏,
今为众鸟欺。
既言覆其巢,
又已攫其儿。
覆巢犹且可,
攫子当如何。
哀哀三黄口,
泣血纷滂沱。
好生上帝德,
无乃伤天和。
谁为诉九阍,
三面去网罗。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以鹰鹯击众乌的景象来比喻强者欺凌弱者的现实,揭示了人们对弱小者的忽视和欺凌的现象。作者通过描述鸟儿失去自由飞翔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受挫和自尊心受损的心情。

诗中还提到了"蜂虿小有毒,螫人人不知",暗示了社会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具有的伤害力量,而人们却对此毫不知情。这一描写呼应了前文的主题,进一步强调了弱者的无助和被忽视。

接着,诗中转折出现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对众人对自己的欺凌的愤慨。作者以"覆巢犹且可,攫子当如何"的问句,提出了对侵略者行为的质疑,表达了对强者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

最后,诗中以"哀哀三黄口,泣血纷滂沱"的形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注和反思。最后两句"好生上帝德,无乃伤天和。谁为诉九阍,三面去网罗"则呼吁人们重视伦理道德,遵守天命,寄望有人能够为弱者伸张正义,纠正社会的不公。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对强者欺凌和社会不公现象的揭示,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愤表达,呼唤人们关注伦理道德,追求正义和和谐。同时,通过诗中动人的形象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诗词推荐

祓除已过暮春初,彩舫相衔十里余。浮蜡喜尝新店酒,流尘闲拂壤垣书。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信美非真美,徒劳本自劳。异乡今日社,寂寞食无糕。

昔闻歌《白雪》,未知弦上声。看君弹来秋月下,十指如度春风鸣。初闻飘飘下天阙,乱逐回风气骚屑。冻来深树梅不开,散入空林竹应折。又如纷纷江上来,流音中节浑相催。灞陵一日几人度,剡溪半夜孤舟回。清川带寒流,野鸟绝繁语。少女歌残叶共飞,仙郎唱罢花能舞。须臾雪晴风亦

霭霭前山上,凝光满薜萝。高风吹不尽,远树得偏多。翠与晴云合,轻将淑气和。正堪流野目,朱阁意如何。

流传昔多闻,邂逅今既见。顾我何足收,期公示深眷。

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笛声江月流。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明朝此声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宽者,手持悲篥寻南游。胡笳拍中愁未休,龟兹角管亲编收。王门历尽及五候,翩然鸿飞不可留。笛材既访柯椽锼,更协鸣凤昆仑丘。卷芦易地鸣陇头,城南思妇歌牵牛。欲绝未绝一缕抽,

身外虚名莫妄求,强关事事判悠悠。试看云将三年役,止博鸿蒙一掉头。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床。

山围仙垅,水绕佳城。言中有响,句下分明。

路过偏岭暑风凉,草色连天七寸长。无限牛羊无树木,青青六月地椒香。

庭梧影薄晨霜落,篱菊香寒晚吹生。

尘鬓三年绣水湄,诗怀久矣负良时。门前喜鹊来相报,知有骚人委色丝。

矫矫虎臣,捍城於并。殚其智力,为国长城。攻逾两时,敌不能乘。无食无援,百雉乃倾。负像赴水,义不苟生。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初二十六,虀羹豆粥。日午夜行,投明暗宿。

睡起临窗坐,妆成傍砌闲。春来莫卷绣帘看。嫌怕东风吹恨、在眉间。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蓦然收袖倚栏干。一向思量何事、点云鬟。

一雨回飙助蓐收,炎曦不复畏金流。君家咫尺堪乘兴,想岸乌纱对奕秋。

千古风高爷钓台,朱轮新拥得通才。政声易报长安近,家学知从霅水来。半载依仁言恨别,双鱼传信肯慵开。分携强饭休频祝,锋召需贤定挽回。

夹山钩上得芳鳞,不作当年棒喝嗔。直向动前分手眼,端能化外拨机轮。是须眉底有筋汉,方契寰中无舌人。彻照自宗知细密,任从天下乐忻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