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夜四时歌

曲尘波欲动,红心草已生。
朝来夹城道,流车如水行。
睡起珊瑚枕,微风度屧廊。
芙蓉最高叶,翻水洗鸳鸯。
秋风吹罗帷,玉郎思寄衣。
多情双络纬,啼近妾寒机。
桦烟嘘席暖,不知寒漏长。
朝来玉壶冰,为君添衣裳。

作品评述

《吴子夜四时歌》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吴地夜晚四时的景象,展现了浓郁的自然意境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的第一句“曲尘波欲动,红心草已生”,通过描绘尘土弥漫的景象,表现了大地已经进入春季的景象。这句诗意蕴含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时间的流转。

接着的“朝来夹城道,流车如水行”描绘了早晨城市的繁忙景象。车辆如水般流动,展现出熙熙攘攘的场面,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接下来的两句“睡起珊瑚枕,微风度屧廊。芙蓉最高叶,翻水洗鸳鸯”描绘了夏夜的情景。作者在珊瑚枕上醒来,感受到微风拂过屧廊,暗示了夏夜的凉爽与宜人。芙蓉盛开的景象将美丽的花朵与水面上洗涤的鸳鸯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夏季的宁静和美丽。

“秋风吹罗帷,玉郎思寄衣”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风吹动窗帘,从而引起玉郎思念远方佳人,并寄出衣物的情感。

最后的两句“多情双络纬,啼近妾寒机。桦烟嘘席暖,不知寒漏长”,表现了冬天的景象。多情的人在冬天孤寂中感叹,玉女妾室的哭声近在咫尺,寒冷的冬夜中,桦树的烟雾吹拂席榻,带来一丝温暖,但人们不知道寒冷的夜晚有多长。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四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每一句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相应季节的氛围和情感。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元代杨维桢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推荐

黄面老子性命,今日落在朋上座手裹。扶起放倒,不为差事。

子夜

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

子夜

绝巅万籁静沉沉,重倚阑干感慨深。古佛龛中苔上面,故交宰上树成阴。山无白额妨幽讨,野有黄花且满斟。莫怪裴徊侵暮色,老人能得几登临。

子夜

春山夜多雨,点苹生水涘。谁与赏幽芳,惟有岩中子。抱琴沙上立,日暮清风起。

子夜

春花岂胜秋,新人不如故。纷纷红紫群,酣艳良未悟。千金买马首,百罔捕毚兔。一曲雍门歌,夕阳在高树。

子夜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子夜

夜衔舟尾昼联樯,齐发都门到楚乡。我欲尘埃投衮衮,君方湖海去茫茫。伤心客路逢寒食,回首家园但夕阳。想见步兵应访问,仲容无复竹林狂。

子夜

饮兴正阑珊,正是挥毫时节。霜干银钩锦句,看壁间三绝。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匹马翩然归去,向征鞍敲月。

子夜

暑入单絺雨压尘,扣门仍喜客来频。从容为说西来意,庭柏青青正可人。应密单传的的真,一番举起一番新。老师末后殷勤语,直下承当正要人。

子夜

一昨春江上水船,即非上水是登天。如今下濑江无水,始信登天却易然。

子夜

孤棹溯霜月,还过阖闾城。系船杨柳桥畔,吹袖晚寒轻。百尺层台重上,万事红尘一梦,回首几周星。风调信衰减,亲旧总凋零。认群峰,寻四塔,尘烟横。平生感慨,况逢佳处辄销凝。休说当时雕辇,不见后来游鹿,斜照水空明。猛把画阑拍,飞雁两三声。

子夜

丝串镂文银,高城日照鳞。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

子夜

二苏当日相思句,故揭名轩意可知。萱草满堂长衎衎,棣华联萼更怡怡。酒倾风雨对床夜,梦到池塘觅句时。最善君家好兄弟,个中真乐本无涯。

子夜

思昔南墅翁,用不尽书力。留以裕厥子,著鞭饱谙历。鄞庠多材地,纠录迂分职。休休自无犯,耿耿不事激。时雨化后生,春风久宿德。妙墨云烟飞,清吟雪霜逼。万口何异辞,三年如一日。芙蓉桂花天,扁舟戒行色。帐饮集寮寀,袖诗空士籍。相送相致祝,此去万里翼。非入蓬莱观,则上

子夜

朝日在我东,夕日在我西。我行日亦行,日归我未归。势须就人宿,远近或难期。平生太疏放,似点亦似痴。如何今日行,不以含枕随。幸逢春小暄,倒睡莫解衣。借令今夕寒,我醉亦不知。

子夜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

子夜

诚信之言是道根,出门句子要区分。溪山到眼知惭愧,莫学丛林饱见闻。

子夜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坐断顶{左宁右页}头,千圣望不及。

子夜

大一无外,小一无内。一兮一兮,靡所不在。心地净亡尘,肉山闲弗碍。道环中,绝端倪。空印里,何文彩。风凄凄兮秋落远山,波烂烂兮月浮沧海。

子夜

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花如雪。看看又是,黄昏时节。无言独自添香鸭。相思情绪无人说。无人说。照人只有,西楼斜月。

子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