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首

鸟语唤回春梦,鸡声叫出朝暾。
一段可人晴景,几家深处田村。

作品评述

《山居三首》是宋代廖行之的诗作。这首诗描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景象和宁静宜人的农村环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鸟儿的歌声唤醒了春天的梦境,
公鸡的叫声宣告了早晨的来临。
美丽的晴天景色一派宜人,
几户人家隐藏在深处的田园村落。

第二首:
山中清晨,云雾缭绕,
温暖的阳光穿过树林照耀。
松鼠在枝头嬉戏玩耍,
野花采撷着清新的芬芳。

第三首:
山间小径蜿蜒曲折,
溪水潺潺流过石块。
青青的竹林摇曳生姿,
田园景色如画卷展开。

诗意和赏析:
《山居三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山居生活的美好。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宁静、和谐和自然的山居环境。首先,鸟语和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美好憧憬。其次,作者描绘了山中的云雾、阳光、松鼠和野花,营造出清新宜人的自然氛围,使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舒适。最后,诗中提到的溪流、竹林和田园村落,强调了大自然的原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廖行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山居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而是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舒适和恬淡的感觉,让读者在繁杂喧嚣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读者在品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以朴实的笔触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体味。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十年弓剑为谁苦,万里山河不自由。

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

不是新人不肯来,天教老子小徘徊。坐看桃李缤纷落,等得酴醾烂熳开。

高僧俗纵目,桥上建横亭。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客帆风送叶,渔火夜遗星,看尽朝昏景。天涯一画屏。

小谢曾临郡,山应自识诗。空余春草梦,无复敬亭碑。暝色如相觅,秋云不受吹。买鱼寻宿处,烟水有茅茨。

处和昔牧罗浮郡,不载南州一物还。酝藉汝何惭小阮,空疏吾谬作梁山。步趋诸老先生后,遨兀斋郎太祝间。华发病翁无喜事,直须春榜一开颜。

奇怪诸禅德,文殊普贤,化作寒山拾得。头戴炙脂帽子,脚踏无底麻鞋。身著鹘臭布衫,腰南击断鞓腰带。手持拍板,口唱高歌。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华藏当时若见,每人痛与一顿何为如此,且教伊不敢制风掣颠,免使后人疑著。

自摩寒镜看头颅,短发萧萧不受梳。天地风霜吾辈老,江湖烟雨故人疏。道穷分命真如纸,世乱功名不要书。纵有黄金难铸错,一编残易伴犁锄。

昔日穷岗今竹溪,更生臣向复奚疑。此中安否渠能说,懒复作书聊寄诗。

五湖千里吞吴天,馆娃宫殿何悠然。银山铁垒挽不动,万丈夕阳如血鲜。野有固陋元不识,光芒夺眼眼无力。长安路远人不来,信道举头惟见日。煌煌火德千载期,赤帝之子张赤旗。岁寒水冷自可畏,岂必夏盾同冬衰。冯夷舞归惊且悦,幽壑沉沉忽金阙。媚川谩道水含珠,照水讵夸虹贯月。

叠叠云山供四顾。簿书忙里偷闲去。心远地偏陶令趣。登览处。清幽疑是斜川路。野蔌溪毛供饮具。此身甘被烟霞痼。兴尽碧云催日暮。招晚渡。遥遥一叶随鸥鹭。

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海上两山元不动,更添此意画中传。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梦觉流苏寒栗冽,晓起方知末酿雪。松公变色失苍髯,竹士垂头摧直节。倚楼四望无红尘,疑是身居银汉津。千林一色皆玉树,不许梅花先得春。

入寺又逢曦未来,草荒庭院几生埃。黄华翠竹无人问,只得僧房一梦回。

疏影几黄错,明明野水滨。未风先信息,无雪更精神。一白见真色,万红随后尘。自来共下饮,肺腑尽生春。

山深不知暑,五月冷如冰。寂寞前朝寺,风流帝子能。田荒空野水,树老半枯藤。不尽怀人兴,钟楼日暮登。

芙蓉江上露凄凄,杨柳楼前月影低。燕入朱门藏不见,马过花巷忆还嘶。藕丝无力终愁断,萍叶随流不肯齐。信有银河千万里,人间隔断路东西。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文公垂宪墨淋浪,鼎立龟山更道乡。家有一焉犹冠绝,宝兹三者见珍藏。来从叠嶂层峦里。置在光风霁月傍。收拾兵戎无一物,满船空载有归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