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九首

新绿阴将就,残红在亦稀。
雨中千点絮,来伴落花飞。

作品评述

《春日即事九首》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以及春雨中的景色和飞舞的花瓣。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绿阴将就,残红在亦稀。
春天的绿荫正在蔓延,残留的红花也渐渐减少。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在春季中的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新绿的叶子覆盖了大地,而残留的红花则逐渐凋谢,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雨中千点絮,来伴落花飞。
春雨中飘落的柳絮成千上万,与凋谢的花瓣一同飞舞。
诗意:诗人通过描写细雨中的柳絮和飞舞的花瓣,创造了一幅柔美而悠然的春日景象。细雨轻柔地洒落在花瓣与柳絮上,宛如天地间的舞蹈,给人带来一种宁静与宜人的感受。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变化。新绿的阴影覆盖了大地,春雨中的柳絮像是无数的雪花,飘飞在空中,与凋谢的花瓣共舞。整首诗以描写春天的细节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和生命蓬勃的赞美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宁静,以及大自然的魅力和变幻之美。诗人通过简练而精确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庭槐岁月深,半死尚抽心。叶少宁障日,枝疏不碍禽。帷幄谅无取,栋梁非所任。愧在龙楼侧,羞处凤池阴。未能辞雨露,犹得款衣簪。惜悲生意尽,空馀古木吟。

独行深树里,细路绕茅堂。山色迎人出,梅花度水香。燕泥留雨气,鱼藻入天光。住近石桥畔,村沽夜可将。

江边玉树浑无地,世上银河自有桥。宿冻即交山口路,冷波应减海门潮。当年右席辞空在,今日扁舟兴转遥。宽褐红炉温坐外,人间万事任寥寥。

士尤不能晦,不患名不章。垂老有降志,当年寡身藏。古来经世人,皆抱邱壑志。王官待罪耳,敢有欲为意。细儿讵如许,谓是诡与崖。吾岂鸟兽群,宝椟义当怀。如作市门优,可作君子配。男儿补衮日,招隐意终在。

种花本欲娱行客,客子逢花特地悲。忽忽重阳今半月,依然青蕊网蛛丝。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茭白生苗藏蛤地,桑黄含萁浴簪天。

声价中州第一流,双凫飞下锦溪头。隐微去处求民瘼,潜伏中间破吏媮。暮雨烟村无吠犬,去年荒土有耕牛。昼帘余暇浑无事,好去栽花待胜游。

新雨出多峰,舟来镜中沐。美人自远方,三春隔幽谷。与姊寤寐时,老亲有舐犊。而今各差池,忝命副华毂。杏花奈何殇,兰枝有深哭。阴阳于贤人,亦已太百六。今秋闻有秋,料不怨饘粥。福泽自因时,鳞次听寒燠。我之所伤心,落霞与孤鹜。谁复惜凤凰,朝朝任笯。大椿多病年,见姊为

碧天寒已深,晚露树沾濡。鸣蝉诉夕阳,不道秋风急。

书生穷无食肉相,老不能官犹崛强。一杯紫蕨江西羹,万户封侯犹未当。主人幕下三千士,谈王说伯如蜂起。日日椎鲜与击肥,厌饫腥膻饱而已。此生只愿吃此羹,坐看将军勋业成。金山乞取一片山,要看濈濈儿拳短,穷人更是知田汉。

网得珊瑚树,移栽玛瑙盆。夜来风雨横,龙气上珠根。

诏书昨夜先春到。留公一共梅花笑。青琐凤凰池。十年归已迟。灵溪霜后水。的的清无比。比似使君清。要知清更明。

明月可中庭。萧萧络纬声。画阑秋,千树吹香。玉宇无尘凉似水。销不尽、许多清。欲醉醉还醒。欲吟吟未成。拈金英、三嗅微馨。应有乘莺天上女,随风露、下青冥。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朝阳已升,薰风习至。乐奏既成,礼容亦备。玉佩锵鸣,帝徐举趾。台政穆宣,以听内治。

八珍既饱思持云,借问何如一脔尝。筍例减常犹费说,可堪余事极更张。

姬国余芳代有人,于今公子秀溪濆。处心如水尚书市,能赋临流靖节君。花岛红云春句丽,月梅疏影夜香闻。囊开古锦湖山出,何意一星窥妙文。

水天夕云重,不雨衣自湿。夜寒更士语,鸡唱舟子急。青黄数宿莽,苍茫暗原隰。高城亦何有,倚樯成独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