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闻雁三首

数声嘹唳渡榆关,尽罢虚弦落照间。
却讶征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作品评述

《二月闻雁三首》是明代诗人孙承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几声嘹唳穿过榆关,
琴弦声音渐渐消散。
我惊讶地看到南方的候鸟,
它们跟随春天的信号向天山飞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时候的景象,表达了孤雁南飞的情景。诗人孙承宗通过描写雁鸟的嘹唳声和琴弦声的消散,表达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的迹象。他不禁惊讶于这些南飞的候鸟,它们迎着春天的信号勇敢地向着遥远的天山飞去。

赏析:
1. 这首诗以雁鸟南飞为主题,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季节交替的感受。诗人使用了嘹唳和琴弦声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南方候鸟的嘹亮鸣叫和琴声渐消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临近。

2. 诗人以自然景观为素材,通过雁鸟的行为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追寻。诗中的南方候鸟象征着希望、勇气和追求,它们不畏严寒,顺应春天的信号,勇敢地飞向遥远的天山,表达了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3. 诗人运用了描写手法,通过声音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诗歌更富有生动感和音乐感。嘹唳一词形容了雁鸟的高亢鸣叫声,而琴弦声的消散则传递出冬天的渐渐离去。

《二月闻雁三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和对勇气的赞美。通过描绘候鸟的南飞景象,诗人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推荐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

睢阳陷虏日,外绝救兵来。世乱忠臣死,时清明主哀。荒郊春草遍,故垒野花开。欲为将军哭,东流水不回。

池心谁话叶舟横,莲蘤还如入夏生。病起一天云意好,浅波閒让鹿先行。

天涯逢我病,秋晚送君忙。感慨交情厚,留连别恨长。宾筵犹雪观,客路已云庄。摇落郴江路,应须忆醉乡。

岂弟更三郡,题评冠一乡。绳愆御史疏,补阙谏臣章。直叹牙弦绝,明嗟魏鉴亡。皇情应震悼,追贲盛龙光。

我久无家今谩归,卖田买宅事交违。填高幫阔为深费,柱涉檐低可厚非。

扁舟斜缆白沙丘,欲行未发小踟躇。吾家子云来得得,为携碧酒买白鱼。谊风多年冷似铁,非公其谁主风月。尊前醉倒定不嗔,同来多半个中人。

炎方风物异,岁事总难期。腊尽虫无蛰,春来鸟不知。豆花开旧荚,榕叶落新枝。因忆燕山雪,阳和似有私。

柳黄初作一夜秋,诗瘦宁消万古愁。客子岂无衣褐念,飞鸿犹作稻粱谋。早须微禄非因酒,晚愿全生但守丘。望尔不来来且去,江头吾已具归舟。

八月十五夜未央,中天皓月悬清光。大星稀少小星没,出门四顾山苍苍。我生不读甘石书,但见一星明且黄。今宵不见儿童怪,应随斗柄西山外。石桥徙倚闻幽香,荷叶团团大如盖。黄星明夜应复来,清露为酒荷为杯。举杯漫与黄星寿,自古昆明有劫灰。

州闾我知君,楚璞未剖初。家无两钱锥。腹有万卷书。闭门饱葵苋,抚几咏唐虞。儿乳腥未濯,才能辨之乎。巍科似拾遗,却走我不如。流俗校成败,往往遭揶揄。岂知磻溪叟,空钓宁在鱼。穷途有知已,一笑肝胆输。羔雁朝在门,挽我不得徐。鲸鲲依洪波,凤凰集修梧。士贵得所托,往矣

萍翻蓬自卷,不共本心期。复入重城里,频看百草滋。水流归思远,花发长年悲。尽日春风起,无人见此时。

女娲之墓波面悬,无人力补东南天。雷公玉女不知天已漏,复鸣天鼓大笑于帝前。江翻海倒地无轴,六鳌飞上层霄颠。遂令万姓赤子为鱼鳖,三山五岳俱回旋。郡国嗷嗷诉愁苦,九龙九龙尔无侮。吾欲诛九龙,醢之充我一杯脯。大声叫帝阍,又恐阍者怒。心知事不济,反锁卧环堵。即今一月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南安只是旧南安,敏手为之便好看。事辨要先心肯辨,才难须信县无难。锦遭伤后从新制,琴不调时改旧弹。风防病笑理繁剧,公余何惜筑诗坛。

最初机,末后句。有准绳,没规矩。岂可错承当,岂可错分付。

青陆斗杓回,河内动新灰。冰际绡纹绽,云边鹤影来。汉宫行庆罢,花树剪刀催。

山林曾是身由身,岂合区区入世尘。萧散未能忘故态,优游聊喜及时春。闲中浊酒偏亲我,同外飞花欲趁人。多谢鸣鸠催对雨,坐惭无术粒斯民。

春风舍人去,陆子叹以惊。欲挽春使回,无奈布榖声。春亦何负汝,旦暮声不停?或谓布榖者,一气感使鸣,春老自当去,微禽彼何情?上天运四时,斗柄亦峥嵘,奈何独私春,欲使久不倾!南风吹众绿,一扫紫与赬,此时岂不佳,乃尔怀不平?勿作儿女态,起视东郊耕。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