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
自笑餐毡典属国,来看换酒谪仙人。
宦游到处身如寄,农事何时手自亲。
剩作新诗与君和,莫因风雨废鸣晨。
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
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
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
相従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作品评述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敝裘羸马古河滨,
野阔天低糁玉尘。
自笑餐毡典属国,
来看换酒谪仙人。

译文:
破旧的衣袍,瘦弱的马匹,来到古老的河滨,
荒野辽阔,天空低垂,尘土如糠。
我自嘲地笑着,作为一名贫穷的官员,却在这里用着粗糙的酒器,
来看望那些与世隔绝的仙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自己的境遇和情感。诗人身着破旧的衣袍,驾着瘦弱的马匹,来到古老的河滨。环境荒凉,天空低垂,尘土弥漫,显示出一种凄凉的景象。然而,诗人并不以自己的贫困为苦,反而自嘲地笑自己,因为他在这里用着粗糙的酒器款待那些与世隔绝的仙人。这里的"换酒谪仙人"意味着苏轼对自己的自嘲和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尽管自己身居官场,但他内心仍向往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仙人生活。

夜拥笙歌霅水滨,
回头乐事总成尘。
今年送汝作太守,
到处逢君是主人。

译文:
夜晚拥有笙歌,来到霅水边,
回首时,快乐的事情都已成为过去。
今年我将送你担任太守,
无论到哪里,遇到你都是我的主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朋友李公择的离别和重逢。在夜晚,笙歌声充斥着霅水边,但当回首时,过去的快乐都已成为尘土。诗人告诉李公择,今年他将被任命为太守,不论到哪里,只要遇到李公择,他都将以朋友的身份相待。这里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李公择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词通过描述自己的境遇和情感,以及与李公择的离别和重逢,表达了苏轼对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运用了自嘲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凄凉的景象和自我调侃的语言,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前四十五日,知进不知退。后四十五日,知退不知进。正当今日,进退两忘。季夏极热,薰风自凉。时闻一阵藕花香。

巷南巷北稀相见,奈彼村头泥泞何。入手酒杯嗟有限,经心春事苦无多。窗帘花影听莺语,明月箫声唤鹤驮。近报太湖新水阔,几时鼓枻共君过?

恼之银屏绣阁。不道鲛绡薄。嘶骑匆匆尘漠漠。还过夕阳村落。乱山千叠无情。今宵遮断愁人。两处香消梦觉,一般晓月秋声。

教来歌舞,接成桃李。尽是使君指似。如今装就满城春,忍便拥、双旌归去。莺心巧啭,花心争吐。无计可留君住。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朝过鬼门关,虎迹印玄室。暮过鬼门关,猿声啸苍壁。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惨栗。驻马看飞云,蛮烟不见日。回首望江南,万里心何极。美人天一方,双鱼莫能觅。遥望天涯亭,相逢不相识。令我思古人,兴怀感今昔。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建康九醖羙,侑以八品珍。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执持甘露椀,未觉有等伦。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开口得一笑,兹游

衰柳疏松对夕阳,老来秋思倍堪伤。已无上苑千葩秀,僅有东篱一捻黄。细诵佳章排宿恨,旋呼村酒纵诗狂。西风策马能过我,老圃馀蔬尚未荒。

一梦人间四十年,只应炊灶固依然。两官不办一丘费,五字虚随万里船。

摇曳万丝风。轻染烟浓。鹅黄初褪绿茸茸。雨洗云娇春向晚,雪絮空_。车马灞桥中。别绪匆匆。只知攀折怨西东。不道晓风残月岸,离恨无穷。

祇召出江国,路傍旌古坟。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幽明信难知,胜负理莫分。长呼遂刎颈,此节古未闻。两贤结情爱,骨肉何足云。感子初并粮,我心正氛氲。迟回驻征骑,不觉空林醺。

已辨龙溪宿,宁知鸟路迂。林光收琐碎,山月失须臾。见约虽田父,归尤自老夫。但知寻野寺,不拟问官途。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地灵丘壑邃,危路入紫烟。藤萝閟尺水,中有龙潜渊。青曦弄骄晖,绍兴丙辰年。嗷嗷周余民,生理谅难全。令尹谢不敏,来上天公笺。一念如丝芒,已斡造化权。夜半雷绕山,雨出山之巅。凌晨眺四郊,草木亦欣然。民载神之休,次谓令尹贤。贤则吾岂敢,庶逭失职愆。甲兵久不洗,风霾

江东争夺缠妖祲,哀哉斯民乱方甚。锦幪老人盖古佛,现身为作大慈荫。萧翁八十尚儿痴,旛盖锺螺闹中禁。当时此老默笑渠,大法栋梁身独任。杖头示人三转语,开口丧身如饮鸩。纷纷放弑但可怜,何曾为汝陈符谶。

山岳会元气,初度首王春。扶持许大穹壤,全德付耆英。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此杰魁人。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学宗师,人气脉,国精神。不应闲处袖手,试与入经纶。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笺岁月,远到漆园椿。用舍关时运,一片老臣心。

鲁僖有贤裔,家在吴江东。宏词与奥学,浩渺江无穷。魁然栋梁姿,久困荆棘中。抱能未施邦,殆与张籍同。人皆盲於心,我目昏不矇。而君乃能勇退,奉祠环堵宫。筑圃号通隐,花竹罗青红。郡山涌其前,湖光湛冲瀜。日哦松菊间,志气骄王公。客来醉需堂,饮食沾奴童。嗟予老且倦,齿

雪艇风帆去玉京,故家猿鹤相欢迎。九天气母壶中足,十月婴儿顶上行。曾问何修能至此,但云无欲自然成。夜来梦向山庄立,一炷青香彻太清。

献寿竞为长命缕,迎祥还佩赤灵符。端门漏永晨曦上,飒飒薰风绕帝梧。

徙倚上危梯,云空望眼迷。雁声秋信北,鸦背夕阳西。岸远舟逾小,水高山陡低。家乡天际是,何日赋归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