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

多年不访凤山春,清赏归时肯见分。
伏虎移来湖上石,瑞龙飞下海南云。
眼根磊落祛尘翳,鼻观清虚发妙闻。
坐对翛然谁与语,绿阴蝴蝶自成群。

作品评述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是宋代黎廷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季时节,我已回到故乡。多年不曾登上凤山,如今我终于来到此地,欣赏清新的景色。凤山上的湖石像是被一只伏虎推到了湖边,而在海南的云中,一条瑞龙翱翔于天际。

我眼中的烟尘已经被洗净,鼻中闻到的气息清新宜人。坐在这里,我静静地凝视着美景,不知道有谁能与我分享这份宁静。在绿荫下,蝴蝶们自由自在地飞舞成群。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黎廷瑞初夏时节游山玩水的心境。诗人多年未曾到访凤山,如今终于回到这个地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他描述了凤山湖边被推上的湖石和海南云中飞翔的瑞龙,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奇。诗人感叹自己的眼睛已摆脱尘埃的遮挡,能看到清澈明亮的景象,同时他的鼻子也能嗅到清新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坐在绿荫下,凝视着蝴蝶们自由飞舞的场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凤山和海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清新美景的欣赏。同时,诗词中的净化意象也传达出一种对内心的净化和升华的追求。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获得了一种静谧与宁静的心灵愉悦。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心灵感悟,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读者在品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可以从诗中获得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悟。

诗词推荐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去来夫子本无情,奇字新经志不成。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

茅檐月有千金税,稻饭年无一粒租。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

独客梦中过,千愁醉里生。秋酲谁可解,晚卧自难成。破屋无人气,幽泉有雨声。南窗多不掩,想像竹房清。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收藏家谱恐人寻,雨笠烟蓑自称心。夜踏月华三迳小,晓耕秋色一犂深。庭园纵窄犹栽药,活计虽贫不卖琴。应笑区区未名客,九衢尘土满衣襟。

纖阿驾秋空,云散无一发。长廊步清影,露顶脚不袜。缅怀同心人,尺咫限胡越。岂殊南郭老,连墙不通谒。我忧今夕去,难得如此月。伫立耿不寐,精诚通恍惚。莫兄新诗来,夜光映深樾。颇惊笔力壮,滔滔涨溟渤。喜极屡索酒,引满非人罚。醉歌还起舞,恍若挽凡骨。何当乘飞云,举手

杨白花,随风无定止。飘然一去太无情,飞度江南几千里。可怜落水化浮萍,浮萍无复随风起。宫中美人连臂歌,此情不断如春水。

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

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钟词赋两飘零。不随天市为消长,文字光芒聚德星。

寒蛬入夜忙催织,戴胜春深苦劝耕。人若无心济天下,不知虫鸟有何情。

水色岚光杳霭间,诗人得句意偏闲。我今收拾胸中去,归赋淮南大小山。

此心无所著,閒散似神仙。每日三餐饭,谁家一熟田。健吟输少后,起思忆衰年。安得同携手,徜徉泉石边。

街头旋买双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恶。苍崖无罅竹鞭逸,崩石欲坠松根络。凭高开豁快送目,历险崎岖危著脚。川云忽起两蛟舞,瀑水高吹万珠落。大岩空腔谁所刳?绝壁峭立端疑削。坡平或可坐百人,峡束仅容飞一鹤。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秦皇马迹散莓苔,如镌非镌凿非凿。

昔从西山授业,屡言后村当仁。伯纪盖同学子,履常真对掌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岁月骎骎苦易过,凝霜还见委庭莎。从来桑下不三宿,此去榆光尚几何。旧社久流谁复记,远公难觅恨空多。诸贤赖有刘雷在,时寄新诗到薜萝。

繁华莫叹异升平,到郡初烦露冕行。幕下吏书催署字,湖中妓舫歇歌声。潮来两渡皆侵岸,日落诸山半入城。休沐南屏烦一到,松间寻我旧题名。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袁氏四世凡五公,唐朝三相传家风。君家几代擅儒业,高曾艺苑俱称雄。大父谦尊古君子,诸父名高表吾里。一门子弟更竞爽,挹取乙科自君始。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忘年论交正相予,叱驭欲往难留连。老我秋来抱病久,临岐无由置尊酒。只从卧内叙离怀,恋恋掺祛仍握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