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欲雪二首

貂裘著不暖,牙帐晓初开。
朔气还先及,流风亦屡催。
拟闻人咏絮,将见使传梅。
公复忧民亩,龙沙几日来。

作品评述

《和欲雪二首》

貂裘著不暖,
牙帐晓初开。
朔气还先及,
流风亦屡催。

拟闻人咏絮,
将见使传梅。
公复忧民亩,
龙沙几日来。

中文译文:
穿着貂裘仍觉寒冷,
牙帐在黎明初开启。
朔风的寒气先于到来,
寒流的风催促不停。

设想闻听人们歌颂柳絮,
很快会见到传递梅花的使者。
你还担心人民的田地,
在龙沙已经过去几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描绘了寒冷的冬日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和农田的关切。

首先,诗人用"貂裘著不暖"来形容自己穿着贵重的貂裘仍感到寒冷,突显了严寒的天气。"牙帐晓初开"指的是黎明时分帐篷的门帘刚刚打开,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诗人通过"朔气还先及,流风亦屡催"描绘了寒冷的气候。"朔气"指的是寒冷的北风,它比其他季节的寒风更早到来。"流风"则表示寒风不断吹拂,使得寒冷感更加强烈。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民生的关心。"拟闻人咏絮,将见使传梅"意味着诗人期待听到人们歌颂柳絮的歌声,并期待看到传递梅花的使者,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最后两句"公复忧民亩,龙沙几日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和农田的关切。"公复忧民亩"表示诗人担心政府会对人民的农田和农业产生负面影响。"龙沙几日来"则指的是作者在龙沙度过了几天,可能是指作者外出旅行或忧心忡忡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严寒和对春天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和民生问题的关切,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剩喜壶中江是天,诛茆结屋竹梅边。伴人有意一泓砚,笑我无缘二顷田。半醉半醒知酒圣,非空非色司僧禅。门前青嶂浑如画,云去云来树倚巅。

船头船尾唱歌声,苏秀湖杭总弟兄。喝拢喝开不相照,阿牛贼狗便无情。

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歌筵当日小蓬瀛。晚妆明。识芳卿。挽袖新词,曾博遏云声。又侍仙翁灯夕饮,红雾底,沸箫笙。催人刻烛待诗成。捧雕觥。媚盈盈。不道醉魂,入夜已瞢腾。墨涴香罗回盼处,和笑道,太狂生。

别日无多似隔年,每逢佳句辄欣然。词倾江汉无留碍,语转珠玑更浑全。目共荆谿千里月,人居吴郡五湖天。兴来傥有山阴作,即上扁舟往执鞭。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後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人间尘不到筹边,诗老乘闲思涌泉。千佛香名仍世繼,一灯素业自家传。斗城一去嗟多病,宾幕重登便半仙。要看诸郎各行马,染须膏面计留年。

平生所闻陈汀州,蝗不入境年屡丰。东门拜书始识面,鬓发幸未成老翁。官饔同盘厌腥腻,茶瓯破睡秋堂空。自言不复娥眉梦,枯淡颇与小人同。但忧迎笑花枝红,夜窗冷雨打斜风,秋衣沈水换薰笼。银屏宛转复宛转,意根难拔如薤本。

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年华有时尽,风物不知休。太守怜予句,应如沈隐侯。

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一朝清苑地,廷尉忽相逢。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何人筑斯堂,刻意在承志。永怀霅川翁,清标作时瑞。

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蚕兼迟。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呜呼死生,如一旦暮。达观其大,等视来去。如古之圣贤,所谓曳杖山木之歌,启手渊冰之语,其皆超然知所处矣。手泽之存,慨其孺慕。赞诗不文,以配陟岵。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昔遁高皇去,今从太子游。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平生钦淳德,慷慨景前修。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无嗟异飞伏,同气

风捲云归雨忽晴,月轮安稳上青冥。怪来枕底流泉急,去年短桅初不停。

持我五字句,送子千里别。芜菁满地花,柳絮漫天雪。去去当何之,苕川賸风月。风月还相思,江山岂相越。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