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

幽禽啧啧语朝阳,细绿骎骎入女桑。
天上深宫调玉烛,人间和气应勾芒。
赤眉青犊终何在,白马黄巾莫漫狂。
将帅如林须发踪,太平功业望萧张。

作品评述

《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是明代刘基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禽啧啧语朝阳,
细绿骎骎入女桑。
天上深宫调玉烛,
人间和气应勾芒。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和人间的和谐景象。第一句描述了幽禽在初升的太阳下欢快地鸣叫,传达了春天的喜悦和活力。第二句描绘了嫩绿的春笋钻出土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的到来。第三句以天上的深宫为背景,描绘了宫廷中调动玉烛的景象,寓意着皇室的和平与繁荣。最后一句表达了人间的和谐与顺畅,显示了人们心中的喜悦和祥和。

整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期盼。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盎然的气息,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通过对禽鸟、桑树、宫廷和人间的描绘,作者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描绘春天的景象,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明媚而和谐的春天世界。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繁荣和人间和谐的向往,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欣慰和温暖的感受,使人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春晴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繁荣和人间和谐的向往,以及作者积极乐观的情绪。诗词言简意赅,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和温暖的感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推荐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春晴

林间晓日静晖晖,判共山公倒接{上四下离}。不信佳人唱花落,试寻栏畔有空枝。

春晴

绕屋扶疏耸翠茎,苔滋粉漾有幽情。丹阳万户春光静,独自君家秋雨声。

春晴

书剑功迟白发新,强登萧寺送归秦。月斜松桂倚高阁,明夜江南江北人。

春晴

闲中直指醉为乡,寒信扁舟竟渺茫。可惜海棠随雨过,犹怜粉蝶伴醒狂。游人静后西山好,春事深来老圃忙。未必烦公频折简,花时还是负姚黄。

春晴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春晴

翘翘名家子,自少能慷慨。尝从幕府辟,跃马临穷塞。是时西边兵,屡战辄奔溃。归来买良田,俛首学秉耒。家为白酒醇,门掩青山对。优游可以老,世利何足爱。奈何从所知,又欲向并代。主人忽南迁,此计亦中悔。彼在吾往从,彼去吾亦退。与人交若此,可以言节◇。

春晴

吾评此记前无古,历历溪山在目中。潦后数椽谁朴斩,云间千尺忽青红。比滁亭笔尤高简,与洛桥碑角长雄。父老皆云侯苦节,咄嗟幻出化人宫。

春晴

南邻公子夜归声,数炬银灯隔竹明。醉凭马鬃扶不起,更邀红袖出门迎。

春晴

飞香漠漠帘帷暖。一线水沈烟未断。红楼西畔小阑干,尽日倚阑人已远。黄梅雨入芭蕉晚。凤尾翠摇双叶短。旧年颜色旧年心,留到如今春不管。

春晴

开辟以来,便有此山,独当怒涛。正秋空万里,寒催雁信,尘寰一族,轻等鸿毛。小可诗情,寻常酒量,到此应须分外豪。难为水,算平生未有,此番登高。飘飘。身踏金鳌。笑终日风波无限劳。看墙乌缥缈,帆归远浦,廛鱼杂沓,纲带馀潮。待约诗人,相将月夜,取次携杯持蟹螯。乘桴意

春晴

晨社未升,天宇肃穆。祗或元祀,将以带玉。神以格思,三献茅缩。明灵怿豫,下土是福。

春晴

小小梅花巧耐寒。曛曛晴日醉醒间。茶瓯金缕鹧鸪斑。三寿作朋须共醉,一杯留客未应慳。酒肠如海寿如山。

春晴

寥寥相对一灯明,数尽遥钟百八声。题向山堂成故事,他年却好话平生。

春晴

数日阴霖气不舒,江流作涨吾其鱼。晚来风起云头散,夜半星辰满太虚。

春晴

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

春晴

蒲团一味与僧分,不是银鱼亦可焚。但以身心同外物,莫将柴栅缚浮云。心因有住翻成碍,事若无机即不纷。此语烦师为转语,是无上语是声闻。

春晴

春山数峰青,春水一溪绿。幽寻山水间,物物可寓目。花香若三薰,柳色若新沐。吾侪幸閒放,晴昼颇连属。胡为深闭门,终日仰看屋。嘉招傥亟拜。岂敢惮仆仆。请君携壶去,政恐日不足。小槽虽蜜甜,何必待醽醁。茗事姑置之,雷车困枵腹。

春晴

息虑迷源,明机自昧。祖师知有处,诸人不知。诸人知有处,祖师不会。知不知,会不会,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春晴

安仁愁思怯春寒,扪泪题诗睫未乾。双燕归来如访旧,不知吾已是孤鸾。

春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