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答周比部胤昌见怀(其二)》
拼音和注音
tài shān hé cuī wéi , nǎi zài tiān zhī d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泰山:(名)①山名,在山东。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北斗|重于~|有眼不识~。②岳父的别称。
崔嵬:(书)①(名)有石头的土山。②(形)高大:习习谷风,维山~。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泰山何崔嵬,乃在天之东。
海日割夜生,元气浩无终。
上有七十帝,往往苍苔封。
吾子挟飞仙,乘化观鸿濛。
区区云门色,焉以驻游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