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赵大年并侄十七秀才

君年有余富,我老渐来侵。
莽苍麏鼯野,峙停鸾鹄音。
藜羹秉觚牍,筚路向山林。
商略古人意,孜孜不患深。

作品评述

《留别赵大年并侄十七秀才》是苏籀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年有余富,我老渐来侵。
莽苍麏鼯野,峙停鸾鹄音。
藜羹秉觚牍,筚路向山林。
商略古人意,孜孜不患深。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苏籀对赵大年以及侄子们的离别之情。诗中,苏籀感叹自己年事已高,而赵大年却还年轻富有。他暗示时间的流逝,老去的不可避免,仿佛野外的莽苍麏鼯已停止歌唱。苏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坚持学问的画面,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的推崇和自己对知识不断追求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苏籀通过对比自己和赵大年的年龄和境遇,展现了岁月无情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他用野外的动物和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以此凸显自己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藜羹秉觚牍"和"筚路向山林"描绘了苏籀在山林中坚持学习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传统学问的执着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这种不懈的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态度,使他不畏困难,不怕深入。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苏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知识追求的坚持。它通过抒发离别之情和表达个人的学问追求,呈现出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熟虑。这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反映了人们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智慧的追求。

诗词推荐

偶捉麈挥尤有韵,不须犀辟自无尘。早闻玉振真名士,古说冰肤是至人。

春色平分已自奢,今朝风物更鲜华。山因绿柳常含雨,天为红桃不放霞。芳草齐时看宝马,好风多处见香车。笺天有事君知否,要乞轻阴为养花。

汉家经略中原,上游眷此喉衿地。风行雷动,无前伟绩,伊谁扬厉。玉帐筹边,绣衣给饷,江上增气。自武侯蜕迹,羊公缓带,功名事、更谁继。方□长驱万里。笑谈间、生擒元济。非熊未兆,封留终在,同功异世。刻就丰碑,万山直下,不须沈水。要追攀二雅,流传千古,属骚人记。

又作瞿塘去,长为道路行。滩名暗可数,风浪饱曾更。僮仆般移惯,衣装结束轻。别多难得泪,不是总无情。

西来载病一扁舟,建业江山负胜游。杨柳经眠方自得,蒲帆临挂复迟留。长条似舞前溪曲,卷叶宜翻出塞愁。想见南朝旧人物,可怜能个样风流。

乱石之壤,绝世之冈。谷变庚戌,马氏无王。

雨过苔犹湿,风来户半开。闲花忽落尽,啼鸟自飞来。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国蹙公卿耻,诸贤强自宽。向来沙市冢,太半徒公安。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初辞丘陇重哀荣,旆卷春风第一程。帝委才猷专外阃,人推勇略过长城。孤忠炯炯能移孝,温诏谆谆遽夺情。三峡壶浆应满道,江山草木旧知名。

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投老筼筜幸卜邻,蜗虽更不累闲身。烟霞已作仙凡隔,洞户蟠桃不计春。

道路多荆棘,尘埃满客衣。西风九日至,往事百年非。王粲思何切,冯驩叹未归。只因江汉远,却使雁鸿稀。

江湖波浪恶,底事欲西往。去作扬州客,来寻贾垒盟。金山迷远望,玉树候吟声。野鹤曾游处,登临一怆情。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迅风飘野路,回首

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神融遽合庄周梦,意气俄乘竹叶舟。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大隐隐於酒,小隐隐於竹。何不呼麴生,来同此君宿。

松桂各参天。石桥下,新种一池莲。似仙子御风,来从姑射,地灵献宝,产向蓝田。曾入先生虚白屋,不喜傅朱铅。记茂叔溪头,深衣听讲,远公社里,素衲安禅。山间。多红鹤,端相久,蓦地飞去蹁跹。但蝶戏鹭翘,有时偷近旁边。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玉三年。俗客浓妆

郑驿留宾处,看花又一年。香囊依叶密,锦繖向人圆。子敬新游岱,吾宗复在边。小诗相促迫,感旧一凄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