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欲雪)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作品评述

《鹊桥仙(欲雪)》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
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
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
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
旋披起、半床纸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道士的梦境或幻境。诗人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虚幻的观念。他说自己像一片漂浮的叶子,没有固定的归宿。他提醒读者不要过多地辨别真假,可能指出人生中的事物往往有两面性,真和假并存。在梦中,诗人半醒半睡,感觉自己置身于碧霄宫中,与天空融为一体。风师和云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笼罩着整个茅舍。最后,诗人期待窗外的雪花飘落,将纸被掀起。

赏析:
《鹊桥仙(欲雪)》以幻境的形式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漂浮无定的状态,表达了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中的碧霄宫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使人感受到超越尘世的美好。风师和云君的出现增添了诗中的神秘感和宏大气势,与茅舍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诗人期待着窗外的雪花,雪花的纷飞象征着洗涤和净化,打破了尘世的平庸和困顿。整首诗以幻境的方式抒发了对超脱尘世和追求理想的渴望,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词通过意境的构建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汪莘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读者在品味诗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在诗境中放松心灵,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美感。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诗词推荐

西辞望苑去,东占洛阳才。度岭无愁思,看山不懊来。冥鸿何所慕,辽鹤乍飞回。洗竹通新径,携琴上旧台。尘埃长者辙,风月故人杯。闻道龙门峻,还因上客开。

鹊桥

南国风流是故乡。红监落子不因霜。于中小底最珍藏。荐酒荐茶些子涩,透心透顶十分香。可人回味越思量。

鹊桥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鹊桥

元佑登瀛盛古今,只今衰冷愧诸任。圣朝既有徐州相,得路仍知异日心。龌龊更无微价市,鹪鹩自爱一枝深。故同坎轲荆蛮徙,昔所悲歌今放吟。

鹊桥

六一先生旧帅扬,分宁太史尹西昌。只缘未睹红都胜,便似参谋待海棠。

鹊桥

芳菲不得驻,会取余春不。欲知回首处,渭曲苍茫间。

鹊桥

迥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竹简多於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鹊桥

短后衣装腰宝刀,空言无实世滔滔。掉齐虏舌何其易,斩郅支头岂不豪。异代武夫犹夺气,当时文吏苦吹毛。汉廷谁是持衡者。只罪邀功不赏劳。

鹊桥

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珠帘卷尽不回首,春色欲阑休闭关。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鹊桥

袅袅孤生竹,独立山中雪。苍翠摇动风,婵娟带寒月。狂花不相似,还共凌冬发。

鹊桥

九日重逢恼肺肠,世情底事便炎凉。今朝有酒还堪醉,不信黄花不复香。

鹊桥

老相邀,山作伴。千里西来,始识庐山面。爱酒杨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似惊鸿,吹又散。画舸横江,望断江南岸。地角天涯无近远。一阕清歌,且放梨花满。

鹊桥

寂虚湛湛。道大圆明如宝鉴*。清夜霜天。物洁星稀海桂圆。幽栖静悄。独坐陵溪风浩渺。水碧澄烟。心适清聪物外仙。

鹊桥

雨意阴连日,秋容淡满溪。水穿平野断,去截远山低。客路朝昏畏,村墟卯酉齐。傅闻近湖北,渐喜脱江西。

鹊桥

今世称能吏,如君第几人。铜章恩屡易,象板命惟新。华表归无日,泉台冷不春。承家在诸子,勉力绍前尘。

鹊桥

客来商略诗,夜市正惊时。云破天青眼,烟收月白眉。芙蓉天富贵,松竹月清奇。我醉欲眠去,携琴明日迟。

鹊桥

好酒来谁家,明月得我心。把酒弄明月,醉卧盗不侵。

鹊桥

留连晡时酒,吟咏古人诗。夕阳傍秋菊,采之复采之。采之欲遗谁,将以赠所思。所思在何许,千古不同时。四海倘不逢,吾宁独去兹。愿言秉孤贞,勿为时所欺。

鹊桥

江头晓日方曈曈,仆夫喘汗天无风。茅檐汲井洗尘土,野寺煮饼烧油葱。平生忧国寸心赤,在处哦诗双鬓蓬。村民喜识长官面,树阴可坐毋匆匆。

鹊桥

偶植忘形友,田间步晚清。四围山木合,一片夕阳明。倚杖数归翮,隔溪闻唤声。行来僧寺歇,又得问无生。

鹊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