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宗寺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作品评述

《题归宗寺》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诗意:
愦愦深源与会稽:愦愦是形容山势险峻的意思,这里指归宗寺地势险峻。深源和会稽分别指文化和历史的源头,代表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
识时惟有一羲之:意思是只有对于时代的认知才能理解和欣赏一羲之(指古代传世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
千年误作能书看:千年来的误解把这些艺术作品误认为是能书(指为了纪念名人而刻制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
谩说鹅池与墨池:谩说指的是妄议、不真实的说辞。鹅池与墨池是传说中王羲之在鹅湖和墨池中洗笔的地方,这里指的是人们对于王羲之创作环境的误解和夸大。

赏析:
这首诗以魏了翁对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关切为出发点,通过对于归宗寺、一羲之和王羲之艺术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

诗中的"愦愦深源与会稽"一句,运用愦愦形容山势,通过地理景观的描写,将归宗寺的地势险峻与深远的文化历史联系在一起,凸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崇。

"识时惟有一羲之"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对于时代的了解和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强调了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

"千年误作能书看"这句话指出千年来对于一些艺术作品的误解,将其误认为是为了纪念名人而刻制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和对于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最后一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指的是人们对于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于历史误解和夸张说辞的批判态度。

《题归宗寺》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文化传统、历史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同时,诗词运用了具体的地理景《题归宗寺》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诗意:
愦愦深源与会稽:愦愦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指归宗寺地势险峻。深源和会稽分别指文化和历史的源头,代表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
识时惟有一羲之:只有认清时代的特点,才能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
千年误作能书看:几百年以来,这些艺术作品被错误地视为能书(用于纪念名人的字画),破坏了其原有的艺术价值。
谩说鹅池与墨池:谩说指的是不真实、妄议的言辞。鹅池和墨池是传说中王羲之洗笔的地方,这里指人们对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

赏析:
这首诗词以魏了翁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关注为起点,通过描绘归宗寺、王羲之和王羲之的艺术,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历史误解的不满。

诗中的"愦愦深源与会稽"一句,用愦愦形容山势,通过地理景观的描绘,将归宗寺的险峻地势与深远的文化历史联系在一起,突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崇敬。

"识时惟有一羲之"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对时代的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强调了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

"千年误作能书看"这句话指出几百年来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误解,将其错误地视为用于纪念名人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误解的不满和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最后一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指的是人们对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历史误解和夸张言辞的批判态度。

《题归宗寺》这首诗词通过对文化传统、历史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误解的不满。同时,诗词运用具体的地理景观和艺术形象,形成了深刻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昨夜虎入我园,明年我作状元。三素云飞依北极,九农星正见南方。楼台随地尽,江海与天浮。

形影自相问,追随六十年。冷官真漫尔,归梦亦蘧然。但觉寒风暖,难令素发玄。可能学陶令,家去有园田。

孤身十载客都城,白社双林讳姓名。授馆不为他日计,解衣真出故人情。翘材必定延枚叟,宣室终须记贾生。万里归来发如漆,了知句画更新清。

元初一性,甚处安排。虚无恍惚中来。受*成形,父精母血凝胚。迤逦胎完降诞,未成能、长大情乖。自作坏,向途中役役,慢惹尘埃。虚使一生颠倒,昧天然至宝,万古沉埋。若悟生前,通玄鼎裂心开。混日凝阳纯秀,聚五方,霞彩曛回。玉辰显,便忘形遗照,直御瑶台。

濠梁四无山,坡陀亘长野。吾披紫茸毡,纵饮面微赭。自矜意气豪,敢骑雪中马。行行逆风去,初迹略沾洒。疾风吹大片,忽或乱飘瓦。侧身当其冲,丝鞚袖中把。重围万箭急,驰突更叱咤。酒力不支吾,数里进一斝。燎茅烘湿衣,客有见留者。裴回望神州,沉叹英雄寡。

猎儿燕楚俗,得意唯驰逐。不知庙堂上,坐饱万钱肉。

吴郎与我不相识,我识吴郎拂画看。此外若容添一语,含元殿里觅长安。

火鼠不畏热,冰蚕不畏寒。未能蹈冰火,吾姑袭人间。徒骇广可泳,太行巍可攀。世路蹇幽蔽,邅回行路难。君坐歌三调,我起舞七盘。歌苦舞未终,观者心未酸。矢言浩无极,恐彼隔肺肝。无言赋悄悄,永夜长寤叹。

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销磨绝妙词。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蔡邕碑。

亦是吾家峰,神物不可谱。顶髻在心眸,一一屈指数。

漠漠轻阴。养花天气,乍暗还明。曲径风微,蜂迷红片,蝶趁游人。平芜极目青青。谩怅望、谁招断魂。柳外愁闻,莺雏唤友,鸠妇呼晴。

造化洩元秘,河洛图书出。龟龙亦何心,以灵乃受役。微旨竟先天,妙用普经国。三圣受心印,执中数语毕。诂学长枝蔓,往往胶陈迹。伟哉千载下,元公指无极。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日光如熔金,涌上沧海流。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时时如屈钩。常娥与玉兔,捣药何所瘳。大患不自治,更被虾蟆偷。我思天地间,二物最取尤。措置尚若此,细故曷用忧。著书欲传道,未必如孔丘。当时及後代,见薄彼耽周。功名信难立,德行

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岩光一唾垂緌紫,何胤三遗大带红。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须臾自轻举,飘若

妾意怜芳树,君恩疏桂宫。梦回清瑟断,燕去画梁空。慢脸羞铅翠,颦蛾减黛红。琐闱花半落,尽日闭春风。

鲸川四重午,岁月若飘风。诗书万卷何事,白首课儿童。试把楚词高咏,更取清尊细酌,醒醉竟谁同。俯仰百年了,求足不求丰。愧吾身,犹未脱,世尘中。还丹有诀谁悟,回首忆仙翁。我欲乘云归去,独与山灵晤语,修道倘成功。笑谢醯鸡瓮,白日看长空。

故有徐娘及悲欢之句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老。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怒长搘苔石,旁行过棘篱。不来能几日,渐学翠鸾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