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按洛西诸邑登山出永宁西望晚宿韶山寺

双旌明灭转委蛇,行遍秋山意若何。
暗谷路穷平野阔,回峦石断乱泉多。
崤陵东尽开周邑,熊耳中分放洛河。
欲举因缘寻只履,夜深随雨到岩阿。

作品评述

诗词:《分按洛西诸邑登山出永宁西望晚宿韶山寺》

译文:
双旌明灭转委蛇,
行遍秋山意若何。
暗谷路穷平野阔,
回峦石断乱泉多。
崤陵东尽开周邑,
熊耳中分放洛河。
欲举因缘寻只履,
夜深随雨到岩阿。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复所作,描述了他登山游览的景色和心境。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的变幻与壮丽,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悟。

诗的开篇,“双旌明灭转委蛇”,描绘了山间飘扬的旌旗,犹如蛇般曲折蜿蜒,充满了神秘感。接着,“行遍秋山意若何”,诗人游遍秋山,思绪如何,表达了他在行走中对自然景色的思考和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山间的景色,暗谷路穷平野阔,回峦石断乱泉多。山谷幽深,道路险峻,山峦起伏,石头散乱,泉水流淌,形成了一幅壮美而多变的自然图景。这些描写展示了山林之间的宏伟景观和自然的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崤陵、周邑、熊耳和洛河等地名,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使诗歌更具有现实感。诗人在山行中,寻找着因缘,探索着自己的道路,夜深雨湿时,他来到了岩阿,这里或许是他心灵的安放之所。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山行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地名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有现实感和真实性。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示了李复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推荐

去日同君过渭桥,桥边新雪未全消。如今窗外杨花满,憔悴无心约细腰。

水萤光淡晓色寒,庭除索寞星河残。清樽酒尽艳歌阕,离人欲去肝肠绝。露荷香散西风惊,征车渐远闻鸡鸣。深闺从此泣秋扇,梦魂长在辽阳城。

杨柳飘飘春思长,绿桥流水绕宫墙。碧云望断空回首,一半栏干无夕阳。

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

屈指幽期惟恐误。恰到春宵,明月当三五。红影压墙花密处。花阴便是桃源路。不谓兰诚金石固。敛袂怡声,恣把多才数。惆怅空回谁共语。只应化作朝云去。

李杜文章宗,继者宜重黎。伯禽视熊骥,未易分高低。小者善钩鱼,大者能栅鸡。世无托孤者,练葛谁提携。谪仙葬青山,女嫁为农妻。州牧选高援,使嫔于中闺。曰禽鸟有匹,宁合不愿睽。生于隋唐后,名与姬姜齐。吾家中垒公,惜不经品题。

累珠贯冰丝,耿光发沉渊。二千八百字,字字合管弦。想攒风前眉,应耸雪后肩。又言谪匡山,五老烟霞鲜。著书满破箧,官冗盐未煎。少迟古了信,别用彩绳联。

绿树新阴暗井桐,杂英当砌坠疏红。重门寂寂经初夏,尽日垂帘细雨中。

王业致艰难,功成退自安。闲中犹有俸,品外更无官。洛水垂帘听,嵩峰凭几看。唯应问安诏,时复到门阑。

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闲居。草色长相待,山情信不疏。灯前春睡足,酒后夜寒馀。笔砚时时近,终非署簿书。

苦无住山资,千里远为客。兄弟会面难,双亲鬓毛白。故园书不来,愁绪日夜积。满庭枯草根,忽复化新碧。

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忆故家、西北高楼。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人在塞边头。断鸿书寄不。记当年、一片闲愁。舞罢羽衣尘面,谁伴我、广寒游。

十里云边寺,重驱千骑来。天形欹野尽,江势让山回。园竹浓成幄,楼钟近殷雷。斜阳归鞅促,飞盖冒轻埃。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此物非他物,今吾即故吾。今吾如可状,此物若为摹。

苹尾生薰梅作霖,葵心粲笑草明金。杓星指处老人现,弦月升时欢伯临。王母西池逢药喜,天孙斜汉有嘉音。宫槐又报黄消息,早擢丹枝媚彩襟。

全赵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扫銮舆返,若个将军肯用心。

鼻闻心所著,香臭不同根。穷究缘中识,非干妄想门。

朝阳有鸣凤,不闻千万祀。鶗鴂催众芳,晨间先入耳。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

杏花烧空红欲然,柳色亦复青可怜。胡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还被绵。去冬梅时雪复雪,未省好看冰玉洁。只今纵有已残枝,零落教人已愁绝。故知好雨当趣耕,快雨仍须作快晴。放渠花柳十分事,我欲浩荡郊原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