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

婆娑千尺倚岩巅,隐隐虬姿拂远烟。
尤喜地灵泉脉润,独愁天阔昼阴偏。
孤根碍石盘弥固,直干凌霜老益坚。
臃肿不须逢匠伯,散材终得尽天年。

作品评述

《岩松》是宋代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岩松高耸,伫立于千尺高岩之巅,
姿态隐隐,仿佛蜿蜒的巨龙拂动远处的烟雾。
它特别喜欢生长在有灵气的地方,泉水滋养着它的根系,
却独自忧愁,因为辽阔的天空使得白昼阴郁。
孤零零的根须扎进石缝之中,使得它更加坚固,
笔直地冒着严寒,越发显得坚毅老练。
它臃肿的身躯不需要艺匠的修整,
散乱的枝叶最终能够安享天年,尽情生长。

诗意与赏析:
《岩松》以描绘一棵巍然耸立在高岩上的松树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松树高耸入云,姿态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威严的感觉。它与远处的烟雾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景象。

诗人特别提到松树喜欢生长在有灵气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有泉水的地方。泉水给予松树生命的滋养,使它的根系得以茁壮成长。然而,尽管松树拥有这样的福泽,它却独自忧愁。这里,诗人通过对松树的拟人化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广袤天空的郁闷。天空的辽阔使得白昼显得阴郁,给松树带来了孤寂和忧愁。

与此同时,诗中还描述了松树坚固的生命力。它的根须扎进石缝之中,使得它更加牢固,能够经受住严寒的侵袭。这种坚韧的品质让人想到松树的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生长茁壮。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颂,抒发了自己对坚毅和持之以恒精神的崇敬之情。

最后,诗人提到松树的臃肿身躯不需要艺匠的修整,散乱的枝叶最终能够安享天年,尽情生长。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敬畏。松树以其自身的力量和特质,能够在自然中独立成长,无需外界的修饰和干预。松树的生命力让人感叹,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岩松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崇敬。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人情感的交融,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意境,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引发对自然界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嗟江之滨地多雨,冬雷不收开蛰户。阴气浊晦化为雾,或云于山水于礎。杂花万株红与紫,腊风吹开不可数。入春十日寒始至,春气欲归寒格住。群山巉空霜相亘,摧折草木何可御。霖倾潦汹那复止,穹林大丘灭无渚。及今孟夏理宜热,重裘无温坐当午。四时云然了安谓,吁吾有愁谁可语。

秦庭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南北共知忠义苦,平生只少两淮缘。

略彴当门石径斜,槿篱深护野人家。炊烟起处江村晚,一片斜阳万点鸦。

三军不动旗闪烁,老婆正是魔王脚。赵州无柄铁扫帚,扫荡烟尘空索索。

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他时忆著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

莫倚鸣髐力有余,天扶兴运要驱除。可须测象疑蓬埽,便拟排云上谏书。

腊里春前日日阴,西畴弥觉水云深。梅边句好无人觅,竹外烟轻有鸟吟。发兴合穷千里目,著书聊寄百年心。翻云覆雨谁能问,纳纳乾坤古复今。

墨云吹雨落霜空,满地珊瑚树树红。老磨踏烟霏淅蔌,钝铛奏火沸蒙茸。寒江浪起雪飞外,古嶂风鸣云搅中。识破太官羊气味,故山好处梦先通。

二十年前到已曾,今虽重到眼犹生。海无弃水归斯受,山不留云用则行。去雁来鸿如互避,稚金老火若交争。天机养至相忘处,物意天心两太平。

江上高人未肯来,京华秋鬓独徘徊。饶渠看取潮头月,莫恋林香待放梅。

拜章台上月如霜,云湿阑干面面凉。道士醮归秋夜净,满身薰得紫藤香。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饭了庵中坐,高情等寂喧。井泉春户口,篆火午香烟。句好堪呈佛,心空不问禅。一声天外雁,秋意满徽弦。

借得僧房似钓船,兼旬散发醉江天。酒能作病真如此,穷乃工诗却未然。闲似白鸥虽自许,健如黄犊已无缘。秋高更欲移家去,先葺云门屋数椽。

人间平地有危机,归去应先未辱时。少著青衫元自懒,老簪华发更何疑。向曾汩没痕犹在,尚此廉纤愧自知。惟有冥鸿心一寸,从今寤寐考槃诗。

郡斋新刻总珍藏,得此遗踪益有光。再拜从公乞余本,归赍不复恨空囊。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囊底诗成无卖处,床头金尽已多时。元龙豪气依然在,惯守清贫岂足悲。

我有一机,禅子须知。烁迦罗眼,总是胶黐。若人借问,伏惟伏惟。

隐侯文治知何用,千古端羞堕泪碑。国危忍助神鼎覆,身免犹嗟鞶带移。登览寒烟萦远目,凄凉夕照谢高榱。伤心往事君须赋,恐有遒人来采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