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十首

姑射仙姿不畏寒,谢家风格鄙铅丹。
谁知檀萼香须里,已有调羹一点酸。

作品评述

《梅花十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花十首

姑射仙姿不畏寒,
谢家风格鄙铅丹。
谁知檀萼香须里,
已有调羹一点酸。

中文译文:
姑射仙姿不畏寒,
谢家风格鄙铅丹。
谁知檀萼香须里,
已有调羹一点酸。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和特点,并通过梅花的美丽与寒冷相对应,表达了梅花坚韧不畏寒冷的品质。诗人以梅花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梅花的特点和意义。首句“姑射仙姿不畏寒”,姑射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山,仙姿指梅花的美丽形态。这句表达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象征了坚强和不屈的精神。

第二句“谢家风格鄙铅丹”,谢家指的是宋代诗人谢灵运,他善于描绘梅花。这句诗意呼应了谢灵运的梅花描写风格,描绘了梅花的色彩鲜艳而纯粹。

第三句“谁知檀萼香须里”,檀萼指的是梅花花蕊,香须是指梅花散发的芳香。这句表达了梅花的香气弥漫在花蕊之中,意味着美丽的外表之下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最后一句“已有调羹一点酸”,调羹是指梅花的花蕊,酸指的是梅花的酸涩味道。这句意味着梅花即使美丽,也有一丝苦涩之感,暗示了艺术中的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和品质,传递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思考,展示了中国文化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闭门怜我欠新功,下笔奇君有古风。岂但众多穷草木,更能琐细及鱼虫。昔人要作有为者,后世多归亡是公。叹息知堪几寒暑,此身宁异物为铜。

烟云变化。面面青山如展画。俯对平川。野水烟村远接天。有时纵目。景物繁华观不足。月下风头。一曲清讴博见楼。

觌面提来付与伊,分明此意没东西。腕头有力千钧重,谁道通身是水泥。

陋巷乘篮入,朱门挂印回。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屈曲闲池沼,无非手自开。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此生终老处,昨日却归来。

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乘时阴黑止我屋,声势慷慨非常粗。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聚鬼征妖自朋扇,罢掉栱桷颓墍涂。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纵之岂即遽有害,斗柄行拄西南隅。谁谓停奸计尤剧,意欲唐突羲和乌。

飞霜委中林,不废长松绿。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我贫客去尽,君来常不速。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我性本山林,苦学笔空秃。骅骝塞康庄,病足顾难逐。锦文炫华藻,敝褐非所续。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济南昔相遇,我齿三十六。谈谐倾盖间,还往白首熟。従君饮浊酒,过我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馀里,失路一相悲。

儿女需京缬,经时买未归。似嫌无艾虎,不肯换生衣。

滴尽艰难泪,肝肠铁似顽。忍教师道绝,还向我翁潸。命也吾何憾,天乎识固悭。平生修洁意,千载此西山。

西南英誉满簪绅,安富尊荣孰儗伦。世上种成无限果,人间赢得自由身。手提日月超千劫,心隘乾坤等一尘。尘笑盈庭争祝颂,儿童犹复咏松椿。

青春已复作许妙,蜀锦轻覆千林殷。愧无好语赠秦岭,犹想柁楼萦戍山。少日清尊兼白堕,暮年华发与苍颜。自怜饱作三堂梦,不在边笳牧马间。

忽报故人至,知从何许来。满怀俱玉雪,半语不尘埃。聚散千江月,悲驩一酒杯。樯乌有底急,一夕百相催。

尘满金炉不炷香,黄昏独自立重廊。笙歌何处承恩宠,一一随风入上阳。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沉思恨有馀。红泪旋销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

山禽原不解春愁,谁道东风雪满头。迟日满栏花欲睡,双双细语未曾休。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揭起青篷上岸头,野花和雨冷修修。春江一夜无波浪,校得行人分外愁。

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贪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

玉绳河汉晓纵横,万籁潜收莺独鸣。能将百啭清心骨,宁止闲窗梦不成。

筍舆踏瘦石,挥汗日亭午。山断忽眼明,人家住溪浒。解衣近绿阴,隔枝鸟相语。好风送凉来,坐久失畏暑。潭潭一水绿,可以浣尘土。樵歌响空谷,渔艇散前浦。丘壑太寂寥,从俗只自苦。征夫问前途,欲往空顾伫。

三年翦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新坟日落松声小,旧色春残草色深。不及此时亲执绋,石门遥想泪沾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