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遣兴

昔慕骚人赋远游,放懹蜀栈楚山秋。
橘中尚可著四老,海外谁云无九州?薄酒时须浇舌本,闲愁莫遣上眉头。
幅巾短褐吾羞便,实厌衣冠裹沐猴。

作品评述

诗词:《岁暮遣兴》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昔慕骚人赋远游,
放懹蜀栈楚山秋。
橘中尚可著四老,
海外谁云无九州?

薄酒时须浇舌本,
闲愁莫遣上眉头。
幅巾短褐吾羞便,
实厌衣冠裹沐猴。

中文译文:
曾经向往骚人的远方游历,
放松心情在蜀地的栈道上,楚山秋景如画。
橘子中还可以写下四位古老先贤的故事,
海外有人会说没有九州吗?

微薄的酒,时常用来舒展舌头上的本性,
空闲时刻的忧愁不要让它占据眉头。
宽松的巾帽和简朴的衣裳,我不愿被束缚,
厌倦了华丽的衣冠束缚,宛如猴子包裹在其中。

诗意和赏析:
《岁暮遣兴》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游历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抨击了世俗的权势和华丽的外表。

首句“昔慕骚人赋远游”,表明作者曾经向往着古代有志之士的远方游历和豪情壮志。接着描述了在蜀地的栈道上,楚山秋景的美丽,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享受。

第三句“橘中尚可著四老”,指的是古代有名的四位老人,分别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接下来的一句“海外谁云无九州?”,提醒人们海外也有广阔的土地,否定了认为只有中国有九州的看法。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薄酒时须浇舌本,闲愁莫遣上眉头。”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喜欢喝一杯淡酒,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让烦恼和忧愁困扰自己。

最后两句“幅巾短褐吾羞便,实厌衣冠裹沐猴。”则表达了作者对华丽的外表和世俗的礼仪的厌弃。他喜欢宽松的巾帽和朴素的衣裳,不愿被束缚,将自己比作自由自在的猴子。

整首诗词通过对远方游历、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势和虚荣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真实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他独立思考的个性和对自我的坚持。这也是陆游一贯作品中对世俗和权威的批评态度的体现。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贼布告水露罪全彰,揽得西乾沸似汤。顶上铁枷无计脱,却来东土强摊贓。

疏星寥落晓寒凄,月色沙光入望迷。野戍连云寒见雁,人家隔水远闻鸡。波间素彩涵秋净,天际清光映树低。马上曾惊残梦断,钟声遥度禁城西。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通经应童科,诗书尤所长。生儿有如此,族党真有光。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崭新露头角,志气何坚刚。七岁古所难,一目书五行。毋乃天帝孙,为织云锦裳。自觉我形秽,明珠在我傍。麟经穷终始,猿臂射艺场。覆诵公堂上,时维十月阳。同僚发嗟叹,喜子同举觞。我非韩昌黎,附绪

谢君临郡府,越国旧山川。访道三千界,当仁五百年。岩空驺驭响,树密旆旌连。阁影凌空壁,松声助乱泉。开门得初地,伏槛接诸天。向背春光满,楼台古制全。群峰争彩翠,百谷会风烟。香象随僧久,祥乌报客先。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缘。法证无生偈,诗成大雅篇。苍生望已久,回驾

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药裹不离手,对酒盘无梨。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昔虽学养生,所遇少硕师,金丹既茫昧,鸾鹤安可期?惟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爱身过拱璧,奉以无缺亏。孽不患天作,戚惟忧自诒。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

先生曾有洞天期,犹傍天坛摘紫芝。处世自能心混沌,全真谁见德支离。玉霄尘闭人长在,全鼎功成俗未知。他日飙轮谒茅许,愿同鸡犬去相随。

吹漏未可停。弦断当更续。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

晓树乡关路,春衣使者轺。江眠闻落霰,野饭掇新苗。入里威稜减,宁亲喜气饶。勤勤父师教,民病若为消。

会则一似等闲,不会则千难万难。岂不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这裹转身有路,不妨入廛垂手。

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闻得上方存节检,区区欲献野人芹。

思君一夕或三起,诗卷曷从来眼里。骤疑笑语接秋窗,不悟江山隔吾里。近来海内诗好谁,贱目可怜空贵耳。谪仙既作东山称,杜陵亦贵衡阳纸。吾人得穷固其分,幽谷安能争市倚。何当与子弃兹世,卜居在在佳山水。不同渊明田潠,即效龟蒙耕甫里。文成不作封禅词,相我于耜并举趾。

幽斋共坐论功夫,借问先生识此无。悟得此中真妙诀,人间始信有仙壶。

秋堂风露声唔咿,青灯一点昏两眵。蟫鱼蠹纸老白日,未识心宇包黄羲。麟胶饮尽霜兔泣,俪花斗叶纷奇姿。少年轻裘舌秦衍,睥睨六印京尘缁。平生眼底厌糠秕,自对春风乐沂水。搜奇抉怪问子云,载酒归来成独醉。金刀喜有南邻翁,曾吹藜焰丹霞峰。白云满榻呼不起,倒闭日倚伏酣秋空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谷苗深处一农夫,面黑头斑手把锄。何意使人犹识我,就田来送相公书。

儿辈呼卢不计钱,地炉围坐笑声喧。老夫自筭吟边事,栽竹移花近百篇。

万恶心除,千思意泯,自然罪病消亡。寸灵念道,动静两俱忘。清志如庞似许,任云水、到处为乡。仙家好,茅斋幽阒,胜似住高堂。无忙。看古教,顿明至理,上运三光。也不须昼夜,数墨寻行。养就真铅真汞,蜕形去、天地难量。碧霄外,大罗归去,重礼马丹阳。

君为陕县令,我实康公孙。始祖有遗烈,托君访春存。夫君有诗来,题云石柱村。石柱之始立,於古无所根。就勒分陕铭,惟唐人之言。既历年所多,首尾无完文。难以从考正,将焉求其源。我患读书寡。知识无过人。经书史传外,不能破群昏。从长卿公羊,宜自陕而分。从君陈毕命,宜成

榴花掩映在楼台,面面轩窗照水开。一路翠萍分未合,采莲船去钓船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