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弘历的《泛月》
拼音和注音
sān bǎi liù shí rì , shuò wàng gè shí èr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二:1.十分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十日:十干所表示的日子。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三百六十日:谓一年。
百六:古代以为厄运。寒食日的别称。
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弘历
不详
原诗
三百六十日,朔望各十二。
泛月惟宜夏,望夕才三次。
其间光明夜,屈指堪数计。
阴晴复不定,诚哉过隙易。
今夕乃何夕,际此银蟾䴡。
箖箊多静籁,湖山有佳致。
漫倚洞箫和,莫酌新篘醉。
即事吟五言,㣶徊抒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