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词

微凉生殿阁,习习满皇都。
试问吾民愠,南风为解无。

作品评述

《端午帖子词》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端午节时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凉生殿阁,习习满皇都。
微风轻拂宫殿阁楼,清凉的气息弥漫在皇城之中。
The gentle breeze fills the palaces and halls, bringing a slight coolness to the imperial capital.

试问吾民愠,南风为解无。
问及百姓的忧愁,南风却无法解除。
I inquire about the people's discontent, but the southern wind cannot alleviate it.

诗意:
《端午帖子词》通过描绘端午节时的微凉风景和人们的不满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诗中的微凉风景和无法解愠的南风都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和人们的苦难。苏轼通过这首诗词,呼吁社会关注民生,关爱百姓,希望能够解决人们的痛苦。

赏析:
《端午帖子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微凉的生殿阁和习习的南风烘托出百姓的不满和社会的问题。作者通过寥寥数语,抒发了对百姓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关切。这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使读者在略带凄凉的景象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爱。

总之,苏轼的《端午帖子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时的微凉景象和人们的不满心情,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注。这首诗词使人们在赏析的过程中,思考社会问题并关注人民疾苦,体现了苏轼作品中关心民生的主题。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少年万里度关河,老遇秋风感慨多。草圣诗情元未减,若无明镜奈君何!

虽有隆乾手泽传,空疏岂敢望谈迁。春秋笔绝经谁续,光岳气分材少全。老去汗颜惭巧斩,向来执手付遗编。文名史学都休矣,追诵尧言一泫然。

君不见孔家藏书屋,屋坏犹闻起丝竹。又不见郑家注书老,书带后来垂作草。如今王家万卷文字林,桃花一树春沈沈。花成一劳主人种,花落更同山客吟。从来春花重萼不缀实。此花可玩实可食。我拟天公出奇物,来寿主人并饷客。春前待花花下狂,春后待实林下尝。定知此桃不作寻常草木

著位时专绝,铺筵罄恪恭。鲁堂曾子避,汉殿戴凭重。黼绣矜华靡,莞茅助礼容。轩皇膺帝锡,瑶彩映昂颙。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风云。今会遇,名邦坐抚,入侍严宸。更儿孙兰玉,都是宁馨。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沉水烟轻。华筵罢,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

梅蕊何曾见,诗筒已再开。如怜今岁尽,唤起好春来。咫尺花当动,侵寻老故催。不知荣悴阅,更得几何回。

盛德岂功,一祖六宗。钦翼燕诒,社享是崇。万意齐精,假斋惟恭。率礼周旋,福禄来同。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野水溶溶易满堤,十分强半麦成畦。我来宴坐久无语,日蟆昃深莺乱啼。

泸南道穷复剑西,桃花浪生行苦迟。百丈牵舟上春水,三尺为邦逢圣时。平芜细麦绿相映,老树杂花红已衰。峨眉山月今始见,令人绝叹谪仙词。

幼子未识面,吾儿无用英。家难以儒奋,身欲笔农耕。水竹为居处,布荆令女行。超然老夫妇,脱粟配藜羹。

江路曾浮宅,悬崖两壁青。晴烟笼小艇,落照射高亭。花簇红妆岸,鸥群白点汀。何时篷底卧,半夜酒初醒。

麦苗堆绿菜花黄,一簇人家古道傍。酒熟不妨邀里老,年丰赢得事农桑。世情只说宦游好,客里那知归兴长。我有平生蓑笠在,钓丝何日理斜阳。

风起秋河吹旆旌,林梢初日露微明。壤歌接野知尧力,水害横堤想禹平。无数焚香迎使节,不妨傍辔问农耕。江湖未敢生归兴,为恋车茵每侍行。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赠我连城杂照乘,一夜空斋横白蜺。

两月涔涔雨不休,今年春尽尚重裘。水深草茂群鼀怒,日出风和宿麦秋。陂壤堤防谁与筑?市遥盐酪绝难求。农家辛苦寻常事,卖剑方当更买牛。

湖榭从来与众同,况于清晏奉群公。驱车即日趋翔凤,就馆初寒听过鸿。霜雪满髯仍自壮,珠玑落笔不知穷。太平鱼鳖今咸若,岂系区区一老翁。

客子难为夏,池塘眼暂开。莲房随月倚,萍阵信风来。自喜亲茶杓,无烦问酒杯。故人行在乐,献纳有云台。

轩窗弥望猗猗竹,有斐切蹉琢磨足。天籁鸣风异丝木,昼夜锵金戛球玉。碧梧空有栖凤枝,何如以实饲其儿。扶摇下视鸿鹄陂,附翼会集夔龙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