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元稹的《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zì jiē tóng cǎo mù , bù shí yǒng zhēn ch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原诗
七月悲风起,凄凉万国人。羽仪经巷内,辒?转城闉。
暝色依陵早,秋声入辂新。
自嗟同草木,不识永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