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九日凤山载酒》
拼音和注音
jiǔ rì fèng shān lù , dēng lín xǐ hé z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山路:山中小路,山路弯弯。
九日: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2.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凤山:今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的省称。借指蔡京。
登临:(动)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九日凤山路,登临喜盍簪。
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
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
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