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伶琵琶

郑伶名价重江东,五百梨园伎尽空。
子夜猿啼残月白,上林莺老落花红。
江头商妇愁无限,塞外明妃恨不同。
可惜曹纲今去远,何繇两市斗西风。

作品评述

《听郑伶琵琶》是明代吴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听郑伶琵琶

郑伶是东江地区有名的琵琶演奏家,五百名梨园伎乐团的艺人们,尽皆辞世,留下了空虚的舞台。午夜时分,猿猴啼叫,明月悬空白皎皎;上林园中,黄莺也变得老去,落花如红霞飘散。江头的商人妇女心事重重,愁苦无尽;而在边塞,明妃们的忧伤却有所不同。可惜的是,如今曹纲已远去,无法再听到她的琵琶演奏;而何繇在两市之间与西风相争。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郑伶琵琶的音乐、自然景色和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艺术和时光的怀念之情。它传达了对琵琶艺术家和梨园伎乐团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凋零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愁别绪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郑伶琵琶为线索,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心情,展示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艺术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郑伶琵琶的音乐和舞台的空虚对照起来,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转。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商妇和明妃们不同的忧伤境遇的关注,展示了社会和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困顿和痛苦。最后,诗句中的曹纲和何繇象征了逝去的音乐和远离的风景,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和遗憾之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琵琶艺术、自然景物和人物心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情绪氛围,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诗词推荐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春泥无处所,穷巷少人行。忽枉青丝骑,曾非白面生。笑言聊与适,鸡黍未尝烹。莫叹余贫甚,吾侪业本清。

山色满西阁,到江知几层。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阔外晴烟落,深中晚霭凝。无由画奇绝,已下更重登。

严陵情性是真狂,抵触三公傲帝王。不怕旧交嗔僭越,唤他侯霸作君房。

鹊岩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太白低。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红破落花蹊。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

阙下家声世所宗,九侯珪组叠仍重。清风直节千寻耸,洪度澄陂万顷容。教子辛勤方折桂,为官清退谩哦松。活人未遂平生志,挥涕俄惊四尺封。

江州庐山阴,万象蕴奇秘。笑扶鬼面行,趁云步幽邃。虎迹过溪明,龙气蟠松翠。香炉紫烟合,灿若金布地。诸佛妙庄严,千灯烛魑魅。向来远法师,绝识具圣智。白莲曾结社,今古想标致。客子徒仰高,可望不可企。山头日落易,木阴混清閟。野禽叫瀑顶,预知夜无寐。怀抱挹仙芬,欲将

租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予。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暖白蘋.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早岁传闻月旦评,殿门邂逅眼偏明。当时一坐推谈止,今日丛林见话行。老卧烟村身偶在,夜开蠹纸泪如倾。岂知三十余年後,河洛胡尘讫未平?

当年好礼一河间,今日躬行倍誉难。三日威仪皆曲中,胸中冰雪照人寒。

今年初出承明班,折腰从政青徐间。神州二月新雨霁,我来万里观名山。名山岱泰连云上,邹峄徂徕郁相望。晨霞仿佛见丹崖,旭日瞳矇射青嶂。羽服逍遥山际行,垂萝磐石渐回萦。乔树千章寒谷秀,阴泉百道晓虹明。玄都太古瑶坛在,石室丹炉长不改。中林迢递蹑天门,五色芙蓉耀光彩。

千年尧舜心,心成身已殁。始随苍梧云,不返苍龙阙。宫女衣不香,黄金赐白发。留此奉天下,所以无征伐。至今汨罗水,不葬大夫骨。

东峰霁月出,林丛寒露明。夜久风渐息,深院无人声。

芙蓉万尺花如铁,秋窗尽洒红霞屑。螺顶仙人骑杖来,天衣晓带雪山雪。帝遣神丁量海洗,绣锷斑裬生增砥。一萍吹作浔阳城,半匕疏为九江水。高青直上一万重,绿瞳失启金泥封。

野菊亭亭争秀。闲伴露荷风柳。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

弟兄眉最白,人物眼常青。论事犹迎刃,谈兵若建瓴。訏谟皆上策,道德有强形。办却聊城矢,还书剑阁铭。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