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尤侗的《菩萨蛮(其三)听雨》
拼音和注音
yǔ shēng suì dī láng gān zhú , fēng shēng qīng jiá shān hú yù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琅玕:(书)(名)像珠子的美石。
珊瑚:珊瑚虫在暖海中结合营生,其所分泌的石灰质骨骼,即为珊瑚。形状分歧如树枝,故俗称为「珊瑚树」。色彩鲜艳美观,有白色、红色、桃红色及黑色等,质地略硬,可制成项链、胸针、领带夹等饰品。
风声:(名)透露出来的消息:走漏~。
尤侗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原诗
雨声碎滴琅玕竹,风声轻戛珊瑚玉。
月影又模糊,和烟上鹧鸪。
湿萤游古屋,蟋蟀悲秋菊。
罗帐蕙香残,幽人晓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