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萧令君某氏孺人

慷慨成夫志,勤拳教子功。
母仪当世则,妇道古人风。
象服宜偕老,鱼轩忽驭空。
惟馀千字碣,光照夜台中。

作品评述

《挽萧令君某氏孺人》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慷慨成为丈夫的志向,勤奋教导孩子的功绩。
作为母亲的品德和风范,犹如当世的典范。
继承古人的妇道风尚,传承古代女性的美德。
夫妻象征的服饰应像相互携手白头偕老一样和谐。
忽然有一位来自鱼轩的仙人驾着神奇的车子飞驰而来。
只余下千字碣石,照亮了夜晚的台阶中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孺人(妻子)的形象,她所具备的品德风范和家庭责任感。诗中表达了丈夫对妻子的赞美和尊敬,同时也强调了古代女性的高尚品德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首先,诗人称颂了妻子慷慨成为丈夫的志向,表达了她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她对家庭事务的投入和奉献。其次,诗人提到了妻子作为母亲的优秀表现,她勤奋地教导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基础。

诗人进一步将妻子的品德与当世标杆相提并论,她展示了母亲的威严和女性的道德风范,成为了其他女性学习的楷模。同时,诗人也赞扬了妻子传承古代女性的美德,强调了这种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持久影响力。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夫妻象征的服饰和鱼轩(仙人驾驶的车子)来象征夫妻间的和谐和祥和。这种象征意味着夫妻之间应该相互携手白头偕老,共同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

诗词最后一句提到“千字碣石”,这是指碑文或碣石上的千字文。诗人用这样的形象来表达妻子的价值和光辉,她的美德和品行犹如照亮夜晚的台阶中央,给家庭带来温暖和光明。

这首诗词通过对妻子的赞颂,表达了对传统家庭价值观和女性美德的推崇,强调了妇道的重要性和对家庭的贡献。它展示了宋代社会对家庭伦理和女性角色的关注,呼吁人们尊重传统价值观,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德。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冷霰撒行车,呻吟独搔首。须臾大如席,风卷半空走。母子鼻酸辛,依依自相守。书生倒行囊,沽来一樽酒。暂时借温和,耳热岂长久。万木无阴风,言语冰在口。氈房耿无眠,兀兀听刁斗。

棹寻椒岸萦回去,数里时逢一两家。知是从来贡金处,江边牧竖亦披沙。

天竺秋重入,翛然适此心。路寻流水远,门闭野云深。澹泞生真趣,幽闲且自任。残阳应更好,蝉合伴清吟。

达命何劳问,西游且自期。至公如有日,知我岂无时。野迥蝉相答,堤长柳对垂。酣歌一举袂,明发不堪思。

此赋何曾涉怪神,本诸孔孟体诸身。乃知犬子揄扬者,才是僬侥国里人。

月荡秋光滴翠空,英英寒色万山同。一年奇事惟今夕,雇我萎然卧病中。

数珠在手鹿随身,一笑陶陶满面春。天地知他心事好,百年饶与作间人。

午梦惊回笋簟凉,坦夷襟度即潇湘。诗高自与梅花好,食淡方知共味长。事说万端多画虎,人无一念不亡羊。满头飞絮春零乱,莫笑狂夫老更狂。

六国相排一局棋,岸头百草野烟微。树深啼鸟自相失,山静晚云犹未归。濡口潮回残照满,石城春尽乱花飞。周郎屈指图天下,谁道江南玉鱠肥。

丞相辟书新,秋关独去人。官离芸阁早,名占甲科频。水驿迎船火,山城候骑尘。湖边寄家久,到日喜荣亲。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人间万象模糊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去岁秋时去,今年秋又来。浮名何所得,岁月苦相催。

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筑著磕著,言端语端。不是任公子,徒劳话钓竿。

未斸要离冢畔云,侩牛得食寄乡枌。修身本欲善吾死,临事岂忘尊所闻。时序管宁亲馈奠,江山庞老上丘坟。饰巾家箦从来事,万种悠悠莫苦分。

数朵寒梅方破腊,良宵新月初生。晓来闺阁庆生辰。天孙应降诞,德迈孟光贤。喜配伯鸾真得耦,乘龙产凤齐名。称觞岁岁祝长年。瑶池桃未熟,南极婺星明。

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

野花开处客徘徊,胡蝶搏飞敛复开。折得野花随手去,不知胡蝶逐人来。

化国有余暇,丰年多醉人。典衣谋一饮,对酒却惭春。

克巳今颜子,承家小吕申。只愁无好手,不道欠斯人。一别时飞几,重来事摠新。祥琴声尚苦,可更话酸辛。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