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会渡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
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
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
远游令人瘦,衰疾惭加餐。

作品评述

《水会渡》是杜甫的一首唐诗,描述了诗人在山行途中渡水的情景。

中文译文:
行山路途虽常程,夜间还未安稳。微弱的月光消失已久,崖边倾斜的路该如何渡过。大江动荡着我的前方,犹如海洋一样宽阔。船夫在暗暗摆弄船桨,歌唱着,笑看着轻轻的波浪。霜雾浓厚,木头和石头滑溜,寒风急速,手脚冰凉。已经上了船,却有千般忧愁,攀登山岗仍然是万般旋转曲折。远眺水面以外,才意识到众多的星星颗粒干涸。远行令人消瘦,年老多病又惭愧地增加了餐食。

诗意和赏析:
《水会渡》通过诗人的行旅经历,以景物和心情的交织为主线,表达了他在行山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疲惫,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首先描述了在夜晚行走山路的不安稳,因为路途遥远,也因为山中没有足够的照明,使得前行变得困难。接着,诗人描述了渡过大江的经历,形容大江宽阔,汹涌澎湃,体现出诗人在面对险境时的勇气和决心。在渡江的船上,篙师(指划船的人)默默理着船桨,歌唱着,笑看着波浪,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环境的寒冷和艰苦,描绘了冷霜和寒风带来的冰冷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困苦。诗人通过远眺水面和星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在宇宙间的微不足道。最后,诗人提到旅途的辛苦和年老多病使他消瘦,但也惭愧地增加了餐食,抒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行旅中的艰辛和生活的无常,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坚定和豁达。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整首诗以凄美而又坚韧的意境,展示出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关怀。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丹书何切切,滴心不滴血。纵使血可乾,其如心不竭。蜀鸟啼作花,至今万山缬。杀身以成仁,遗训有先哲。

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尺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道义为乡自不同,肯随流俗唾衰翁。高谈惊散洗红雨,清饮唤回依绿风。直欲鸢鱼相上下,那知乌兔有西东。得閒不乐真堪笑,金谷平泉总是空。

龙数肖九,汝有九文。盖从东皇,驾五色云。

江水粼粼碧,云山叠叠奇。平生心事一钩丝。便是壶中日月、更何疑。文叔今方贵,君房素自痴。洛阳尘土涴人衣。争似归来双足、踏涟漪。

西风吹屋络纬鸣,星河错落已三更。军城传警万家静,山堂含风遥夜清。云收纤月映山尽,天转北斗向江倾。舍南高林栖鹤鶂,危枝高巢雏夜惊。

锦楼花雾飘绿尘,芙蓉屏深凝浅春。微酣着人娇欲睡,彩云载梦隔湘水。双螺小娃催理妆,粉绵拂拭鸾镜光。浓黛扫眉桂叶长,凉露濯手蔷薇香。家本石城南市住,早年悔作青楼倡。十八梳成金翅髻,青虫簪滑鸦背腻。歌声绕梁揭尘起,细簧咽秋凤雏语。翠绡舞衣珠珮结,砑金天鹅银蛱蝶。

淮海风涛起,江关忧思长。同悲鹊绕树,独作雁随阳。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沧浪。

尚有残红已可悲,更忧回首只空枝。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

金液还丹大道,古人万劫一传。倾心剖腹露诸篇。接引直超道岸。莫怪天机泄尽,此玄玄外无玄。留传后代与名贤。有目分明觑见。

湖海襟期落,山林骨相寒。自惭知道晚,未觉忍穷难。缺米临炊籴,逢花就担看。尚能中酒圣,肯讳作诗酸。

寒星无数月如钩,槁叶呼风入敝裘。人世可怜唯有老,镜中憔悴梦中愁。

南陌归虽人,东篱兴又新。无求觉身贵,好俭失家贫。引水常终日,栽花又过春。桃源不须觅,已是葛天民。

莲萼飘香,金风乍扇轻凉。郁郁葱葱,瑞烟萦绕华堂。星辰孕秀,良霄梦、吉协熊祥。紫芝眉宇,莹然如峙圭璋。忠孝传芳,集庆门、奕世簪裳。他日岩廊,致君直上虞唐。百千椿算,争期并、鹤老龟长。年年今日,会拚一醉觥觞。

白藏在序,享惟其时。躬即明坛,礼惟载祗。斟以瑶爵,神灵燕娭。歆声顾德,锡我蕃釐。

去年蚕恶绫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残经脆纬不通梭,鹊凤阑珊失头尾。今年蚕好缲白丝,鸟鲜花活人不知。瑶台雪里鹤张翅,禁苑风前梅折枝。不学邻家妇慵懒,蜡揩粉拭谩官眼。

洞庭九月湖水乾,倒影夜瞰星斗攒。水官籋浪蹴寒玉,船过两耳声珊珊。

巨塔列名题,诗心亦罕齐。除官京下阙,乞假海门西。别席侵残漏,归程避战鼙。关遥秦雁断,家近瘴云低。候马春风馆,迎船晓月溪。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一自班师下内庭,中原浑觉厌膻腥。两宫环佩烟尘迥,百战河山草木青。雨暗灵祠嘶铁骑,月明阴井泣银瓶。凄凉古墓西湖上,老树悲风不忍听。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