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抱犊山,摩云出苍棱。

出自金末元初代元好问的《寄赵宜之》

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寄赵宜之》

拼音和注音

jiù wén bào dú shān , mó yún chū cāng lé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旧闻:旧闻jiùwén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原诗

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

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

北人南来向何处,共说莘川今乐土。

莘川三月春事忙,布谷劝耕鸠唤雨。

旧闻抱犊山,摩云出苍棱。

长林绝壑人迹所不到,可以避世如武陵。

煮橡当果谷,煎术甘饴饧。

此物足以度荒岁,况有麋鹿可射鱼可罾。

自我来嵩前,旱乾岁相仍。

耕田食不足,又复违亲朋。

三年西去心,笼禽念飞腾。

一瓶一钵百无累,恨我不如云水僧。

崧山几来层,不畏登不得,但畏不得登。

洛阳一昔秋风起,羡杀云间张季鹰。

诗词推荐

乐天诗句本嘲诙,那有人从碧海来。五百年间逢好日,披榛来访此崔嵬。

汉家太守治才高,楚国山种气象豪。旗旆逶迤蟠梦泽,楼船贔屭压江涛。雄名谁复知宣武,遗爱犹应礼叔敖。何必三年求奏计,诏书朝夕赐金褒。

我爱山居好,崖云湿爨烟。琴横双鹤舞,犁阁一牛眠。酒熟花开日,诗成雨霁天。逢场聊适意,总结喜欢缘。

笃谨宁违俗,清淳不近名。几多岐上泣,独自吉中行。岁晚露沾草,山空霜满荆。南溪后月夜,的的为谁明。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秪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偃伯灵台翳昏,太平有象更何言。百神社祀承天贶,万里调元误用定尊。复见汉偿难来举,请观周乐足同论。秉均当轴诚知礼,坐使先生道门。

庆门今独盛,旧族有光华。日坐不欺至,天兴积善家。山林娱晚境,书史是生涯。手种堂前桂,君看身后花。

潼关西山古蓝田,有气郁郁高拄天。雄虹雌霓相结缠,昼夜不散非云烟。秦人挟斤上其巅,视气所出深鑱镌。得物盈尺方且坚,以斤试叩声泠然。持归市上求百钱,人皆疑嗟莫爱怜。大梁老估闻不眠,操金喜取走蹁跹。深藏牢包三十年,光怪邻里惊相传,欲献天子无由缘。朝廷昨日锺鼓县,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后斋草色连高阁,事简人稀独行乐。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远山重叠水逶迤,落日东城闲望时。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尽佳期。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

日西移幕看澄江,夜久回屏护烛光。暗里微吟认渔火,醉中时醒为荷香。狂翻鹦鹉杯心绿,怒索蒲萄架底凉。苦恨重云隔明月,嫦娥更在月中央。

杏花枝上晓风寒,镜里愁容不耐看。千里云涛迷下若,五城烟火接长干。当时偶作来仪凤,此日翻成吊影鸾。恐负远山双黛曲,烛煤轻扫落金盘。

馈粮千里又南征,笑犯弓刀拥将星。汗血沙尘前后骑,檄书烽火短长亭。天连闽海团团白,山绕彭湖点点青。遥想环峰三十六,将军晏坐对沧溟。

断云秋望阔,山霭夕成霞。凄冷初高月,喧阗未定鸦。伏羁良马瘦,挂壁宝月斜。寂寂山城夜,明灯照鬓华。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饱食频频只鴬斯,可堪迅景隙驹驰。不逢犹是桐为弩,当价胡宁菌作芝。天策寂埋三弄笛,楚山穷处四愁诗。将坛可复宜衰病,此柄须君为主持。

溪馆供庖独有鱼,溪翁日日扣吾庐。儿童不问无钱买,便拽铃儿唤小厨。

达上座,惺惺着,灵根一点便通神,败叶千林都扫却。

劲节摩云岁月深,冰霜不改旧时阴。静浮香篆度幽径,冷滴翠光生茂林。明月满窗横好墨,清风入指接黄金。个中领取西方意,梦落人间何处寻。

要知贤者善居官,法自严明性自宽。黠吏欲欺难作计,愚民初惧久方安。狱辞大小情皆见,市物公私价一般。农力不闻供土木,穷阎犹得免饥寒。星为二使来巡抚,考未三年悉可观。剧郡使当烦镇守,君恩宁许更盘恒。两幡赣水行非远,五夸旴江日渐单。从此天衢龙跃去,野人怀德谩悲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