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郎中二咏

百幅敲冰密属连,寝甘谁复诮便便。
心间好隐忘言几,官冷宜铺坐客毡。
乌布任宽忘道韵,绛纱徒侈怯霜天。
休嗟抛掷缣绫贵,据榻犹胜枕杫眠。

作品评述

《次韵柳郎中二咏》是苏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幅敲冰密属连,
寝甘谁复诮便便。
心间好隐忘言几,
官冷宜铺坐客毡。
乌布任宽忘道韵,
绛纱徒侈怯霜天。
休嗟抛掷缣绫贵,
据榻犹胜枕杫眠。

译文:
一百层厚冰接连敲,
谁能睡得安稳无忧。
心中喜爱隐忘言辞多少次,
官场冷清应该铺上坐客的毡毯。
黑色丝布随意宽松,忘却了诗词的韵律,
红色丝纱虚度奢华,胆怯于寒霜的天空。
别再叹息抛弃了华丽的织锦,
躺在榻上仍胜过枕头的眠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的生活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的开头以敲冰的场景作为引子,形容了冬天的严寒和寂静,其中的“百幅敲冰密属连”给人一种严寒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睡眠问题,表达了对于睡眠质量的担忧和无奈。他用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活的疲惫和厌倦,以及对于言辞的回避。这种回避和逃避可以理解为对现实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

在描写官场冷清的同时,作者提到了铺上坐客毡毯的想法,这是对于温暖和舒适的向往,也是对于人情温暖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对于诗词的态度。他宽松地放弃了诗词的韵律,不再拘泥于规矩,以自由的心态面对。然而,他感到红色丝纱的奢华却让他感到怯弱,这又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以及对于虚荣和功利的拒绝。

最后两句诗以抛掷织锦和枕头的比较,表达了对于华丽和舒适的追求,但也表达了对于现实的看法。作者意味深长地提醒人们,即使在现实的压力下,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守和清醒。

整首诗词情感内敛而深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递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于内心追求的呼唤。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楚塞南行久,秦城北望遥。少年花已过,衰病柳先凋。客泪收回日,乡心寄落潮。殷勤问春雁,何处是烟霄。

偶发陶匏响,皆蒙组绣文。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有恨书燕雁,无聊赋郢云。遍看心自醉,不是酒能醺。

病起清羸废酒卮,茶烟聊复颺轻颸。卜居便作千年计,会见蟠桃著子时。

辇路云开雨脚疏,君王游乐万几余。沧波不尽烟中景,清唱忽来江上渔。此日丹青须立本,何人词赋似相如。小臣赓载无他语,但咏山河壮帝居。

隔岸呼渔伴,轻篙破晓烟。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馋鹭窥高树,惊鳞过别川。洋洋聊付物,生意自无边。

坐断毗卢枯,超然亘古今。万缘俱剔脱,一片祖师心。

半世羁游厌路岐,凭鞍日日数归期。劳君树杪丁宁语,似劝饥人食肉糜。

北风怒发浮云昏,积阴惨惨愁乾坤。龙蛇蟠泥兽入穴,怪石冻裂生皴纹。临沧观下飞雪满,横江渡口惊涛奔。空山万木尽立死,未觉阳气回深根。茅檐老父坐无褐,举首但望开晴暾。苦寒如此岂宜客,嗟我岁晚飘羁魂。寻常在舍信可乐,床头每有松醪存。山中炭贱地炉暖,儿女环坐忘卑尊。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西戍夕阳晴,东城石镜明。有山名八字,供作两眉横。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击揖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龙天浩劫馀弧塔,海岳书生别旧庵。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巷巷缲车桑茧熟,村村社鼓野神来。鹁鸠声向树阴里,花下柴扉昼不开。

青青南涧芹,雪消春已动。如闻修废苋,岩半发流湩。

晓露双溪水,秋风百舫桥。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落月能相伴,疏锺似见招。小亭憩山半,换马上迢嶢。

明可监秋毫,供吟属我曹。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霖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泉江三遇昌阳节。棹歌还向中流发。急桨更轻绕轻桡。看谁夺得标。明年归紫淦。尚忆舟同泛。应有旧双鬟,能讴菩萨蛮。

手种疏梅已发妍,今年春色胜常年。一枝清峭临荒岸,输与渔人系钓船。

为逢末劫归依拂,不就新恩叙理官。

累累丹桂子,秋落古禅关。乍到圆蟾窟,潜依灵鹫山。始知尘外有,会向月中攀。千载孤峰上,清阴与客閒。

三月莺花促别筵,三春离思逐行边。风烟不改卢龙塞,客子今过饮马泉。乡路半年无雁字,将军诸道有楼船。纷纷家国堪垂涕,君去并州又几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