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二首

无奈家家乞巧何,岂知天上拙人多。
唤他乌鹊辛勤杀,才得扶舁渡浅河。

作品评述

《七夕二首》是宋代李覯创作的诗词,表达了对七夕传统乞巧的无奈和对天上织女辛勤努力的赞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七夕二首

无奈家家乞巧何,岂知天上拙人多。
唤他乌鹊辛勤杀,才得扶舁渡浅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七夕节时人们乞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天上织女辛勤努力的敬佩和对人间乞巧活动的无奈之情。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传统乞巧活动的思考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七夕乞巧活动的思考和感慨。首句"无奈家家乞巧何,岂知天上拙人多"表达了作者对人间乞巧活动的无奈之情。诗句中的"无奈"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于这种传统活动的无可奈何,他很难理解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上乞巧,而不是向天上的织女学习。

接下来的两句"唤他乌鹊辛勤杀,才得扶舁渡浅河"则赞美了天上织女的辛勤努力。"唤他乌鹊"指的是织女们唤来乌鹊辅助她们完成织布工作。诗中的"辛勤"一词表达了织女们为了完成工作而付出的努力。"扶舁渡浅河"形象地描绘了织女们在天河上努力渡过浅浅的河流,表达了她们在天上织作时的辛勤与艰辛。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天上织女的巧妙和努力与人间乞巧的困扰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人民辛勤努力的赞美和对人间活动的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对传统活动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在七夕节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深意,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劳动的敬仰和对人间活动的思索。

诗词推荐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失脚青云何所往,故山松竹应秋。痴儿官事几时休。可怜双白鬓,斗粟尚迟留。尊酒偷闲聊放旷,夜凉河汉西流。从教孤笛喷高楼。与君同一醉,明日旋分愁。

四海堂堂范与苏,斯文价重百车渠。颍昌旧第归无日,且向蟇津稳僦居。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月光被中庭,竹影弄幽色。潇潇一幅素,洒洒数茎墨。忽然风动处,惟有月写得。此画应入神,无言自心识。

纱窗睡起蔼朝晖,满院莺声花正飞。闲里不知因甚事,春来容易送春归。

一照一回悲,再照颜色衰。日月自流水,不知身老时。昨日照红颜,今朝照白丝。白丝与红颜,相去咫尺间。

买褚得薛不落节。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身闲不束休文带,发短聊簪子夏冠。酒量自来惟恨窄,僦居随分不须宽。惟馀骨髓缄封者,尽是君恩报答难。

春日山居好,春来不问深。柳能同燕舞,莺解代花吟。有酒家闲去,无诗客莫寻。卖田强免役,何必苦劳心。

肃肃先师庙,依依胄子群。满庭陈旧礼,开户拜清芬。万舞当华烛,箫韶入翠云。颂歌清晓听,雅吹度风闻。澹泊调元气,中和美圣君。唯馀东鲁客,蹈舞向南熏。

识度追诸老,文章用一班。志心深国计,正论豫时艰。将指顾忧地,登车慷慨间。却闻涂巷语,有诏命公还。

花漏沉山月,云衣起海风。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梦时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驴唇先生开口笑,阿修罗王打勃跳。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竅。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字语言。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煨烬三王不复收,子孙大辱辟阳侯。无边智力皆骑虎,高绝还能四百秋。

旷哉嵩室阳,神怪所栖宅。苍石不知年,灵熊去无迹。烟岩想桂宫,苔壁疑椒掖。不学舜娥悲,潇湘竹枝碧。

别开洞壑翠微齐,萝薜云深路转迷。一榻繁阴炎扫午,六秋岩畔足幽栖。

连理庭中木,丛生坐侧芝。未尝闻孝感,一一有兹奇。

肠随丝断手生胝,羡杀星边织女机。借问输官零落否,儿郎寒冷且无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