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

作品评述

诗词:《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中文译文:
保扶明主自春宫,
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
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
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
乾坤难入画图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秦观创作的《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诗词表达了对太皇太后的哀悼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政治现实和社会风貌。

首先,诗词以"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开篇,表达了太皇太后在春宫中辅佐明主,使万国太平的功绩。太皇太后以至公之德行治理国家,使天下安定繁荣。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太皇太后在朝廷中的身影:"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太皇太后在关键时刻顾全大局,与当时的政治家共同治理国家,体现出她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胸怀。

诗词的下半部分提到了外家的恩德和对太皇太后的赞誉:"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这里指的是对太皇太后家族的感激和尊敬。原庙蒸尝即治隆,意味着太皇太后的功德将永远被后人所传颂。

最后两句"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表达了对太皇太后功绩的称颂和挽歌。诗人表示,太皇太后的伟大功绩难以用言语和图画来表达,只能以挽歌的形式来追忆和颂扬。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皇太后的赞美,表达了对她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杰出贡献的敬意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政治的风貌和社会的价值观。整首诗词抒发了对太皇太后的深深敬仰和对她所创造的辉煌成就的赞颂。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推荐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底事蹉跎二八年,嫁时装著未周旋。年年织得新丝娟,又被家翁作税钱。

大道从来属自然。空堂寂坐守机关。三田宝,镇长存,赤帝分明坐广寒。

薄云韬日未成雨,野水啮沙争赴溪。书册嬾看聊作伴,酒壶不饮亦常携。

忆昔吏锦城,寄隐云水乡。萧散不任事,上官容我在狂。短篷漾空明,舞棹歌沧浪。会心多胜友,一举累十觞。芳春乐事饶,飞幰集宝坊。意行无定在,有花即相羊。马蹄穿夜市,奚奴背诗囊。三几年炊黍,旧游想微茫,谁知涪江宾,侧翅不得翔。醉饮无与和,三欢热中肠。雨晴好风景,轻

木奴矢矫二十里,大似盘龙趋桂林。中人薄暑遽如许,觅树依凉无好阴。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歧路剩沾襟。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闉。已恨良时空此别,不堪秋草更愁人。

晚来何所喜,急雨洗新秋。幸遂登高赋,应容遇胜留。藕花明远近,鸥鸟任沉浮。不用挥纨扇,何妨醉玉舟。

看山亭下小鸣泉,呜咽难通亦可怜。惆怅无人为疏凿,拥愁含恨过年年。

平畴水绕径微分,水圃云深景不繁。此处农桑虽是僻,多情莺燕不嫌村。倦眠芳草闲黄犊,静对幽花倒绿樽。见说刀旆方四出,欲更名姓掩衡门。

箕冠如栉拥茅旌,谁执骍旄歃晋盟。遵海而南关气数,渡江以北少功名。火旗晻霭云藏阙,水阵周遭雪压城。一榻不容人鼾睡,那知雾岛是神京。

寺壁龙蛇石刻新,夔州十绝典刑存。鹅溪为卷湖山去,拟与诗人到处论。

灾异天垂戒,安危事可知。试将黄雨证,请问白云司。对客论孤愤,伤时赋五噫。醉中忘万虑,安得酒如池。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留作功成退身地,如今只是暂时闲。

伯祖八贤女,惟姑寿且康。又闻歌薤露,谁复是灵光。采藻空南涧,生萱怆北堂。平生好心地,持以遗诸郎。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园病懒归,寄居在兰若。薜衣换簪组,藜杖代车马。行止辄自由,甚觉身潇洒。晨游南坞上,夜息东庵下。人间千万事,无有关心者。

太初谈赤松,中古说黄石。笑策导引勋,须鬓白成黑。金华得道人,缀自仙之籍。虽因习堕缘,久悟空为色。泥丸至丹田,盖著半生力。若为鬓与须,白者日加益。陆展余染方,岂固未全得。老聃生世初,鬅鬙头已白。公白才十年,视祟迟半百。纸帐挂斋中,竹奴欹枕侧。染亦无所施,元方

接武由童冠,论年并巳庚。切磨三友益,终始一交情。少别才经夏,何言遂隔生。空深寝门恸,不见繐帷旌。

狐狸夜号歌舞地,荆棘非复向朱门。有人政自不可测,一斛槟榔五百裈。

谁唤新霜破晓扉,江神知我向庭闱。直州千古送人处,一棹横江从此归。帘额北风情索索,轿窗东日薄晖晖。树头鹊子能傅喜,欲去回头更整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