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一方。

出自元代李序的《和胡景云白玉心黄金泪二歌(其二)》

出自元李序的《和胡景云白玉心黄金泪二歌(其二)》

拼音和注音

cháng xiāng sī ,□ yī f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相思:(动)彼此思念。多指男女间因爱慕而引起思念。

长相:(名)外貌;外表。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李序

(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仲伦。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从许谦游,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隐东白山,与陈樵相唱和。序著有絪緼集《元诗选》传世


原诗

长相思,□一方。仰天望明月,流泪何浪浪。

西方白帝金为质,赐我瞳人外如漆。

酸心烈烈不可支,火起灵台铸成液。

为君洒向别时衣,一弹双指如星飞。

为君写作加餐字,千载光辉犹不死。

古来结交须黄金,眼中流出交更深。

斑斑痕迹明镜小,镜中照我相思心。

明珠只买蛾眉女,空使□人泪如雨。

诗词推荐

玉格冰魂见尚稀,忽惊岁暮思依依。每当深雪偏肥绽,才得东风便谢归。断板桥边孤影瘦,冷村墙外暗香微。相逢不忍相离别,飘瞥斜枝趁落晖。

大钧播万类,飘忽如风尘。为物在世中,倏焉成我身。弟兄与妻子,于前定何亲。生同屋室处,死与丘山邻。彼苍无私力,宵尽已复晨。独有路旁堠,长阅往来人。

刘侯年少日,骏马拊便面。援弓雁自落,不待白羽贯。

感时赋咏属英游,又向涪江说去秋。兵甲未休须壮士,闾阎乃敢问封侯。频年青坂陈陶恨,到处阳春白雪留。谁道东归穷彻骨,骊书落落照书舟。

晚岁监州闻荔枝。赤英垂坠压阑枝。万里来逢芳意歇。愁绝。满盘空忆去年时。润草山花光照坐。春过。等闲桃李又累累。境负寒泉浸红皱。消瘦。有人花病损香肌。

素天晴。散华瑛。薄淡灵烟满地横。寒光爽*清。宝精凝。玉辰澄。两曜交光灿日明。琅?点岁星。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主将早知鹦鹉赋,飞书许载蛟龙笔。峨眉玉垒指霞标,鸟没天低幕府遥。巴山雨色藏征旆,汉水猿声咽短箫。赐璧腰金应可料,才略纵横年且妙。无人不重乐毅贤,何敌能当鲁连啸。日暮黄云千里昏,壮心轻别不销魂。劝君用却龙泉剑,莫负平生国士恩。

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玉殿孤新榜,珠英落旧丛。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叹息书林友,才华天下选。并赋三阳宫,集诗集贤殿。具物衣如在,咄嗟长不见。既哀薤露词,岂忘平生眷。

驱马傍驰道,归自许西偏。高车非旧贵,立避槐树边。心虽欲往谒,仆馁行不前。是甘处穷巷,晨笑微生烟。傥有好事者,扣门与留连。或有袖中诗,语熟气颇全。曾不类缁褐,始可令勉旃。京师百许寺,知几相差肩。

草庐高卧几经春,被褐深藏席上珍。已自闭门甘澹泊,不妨琢句自清新。我惭我去同流俗,日念归来作野人。此后埙篪酬唱罢,因风见寄莫辞频。

春木争秀发,嗟君独不材。须惭一花少,强逐众芳开。顽艳人谁采,微香蝶不来。直为无用物,空尔费栽培。

半通官职万人才,卷蓄经纶未得开。鸾凤托巢虽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莱。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深山高顶寺,黄鹤旧曾留。鹤去无踪迹,山僧几白头。鸟闲斋鼓静,猿啸佛灯幽。宿约何时践,题诗向瀑流。

长乐宫前望翠华,玉皇来贺太皇家。青天白日仍飞雪,错认东风转柳花。

时瞻宪臣重,礼为内兄全。公程傥见责,私爱信不愆。况昔陪朝列,今兹俱海壖。清觞方对酌,天书忽告迁。岂徒咫尺地,使我心思绵。应当自此始,归拜云台前。

厅前柏,知君曾对罗希奭.我本癫狂耽酒人,何事与君为对敌。为对敌,洛阳城中花赤白。花赤白,囚渐多,花之赤白奈尔何。

淮海十年别,北归今几时。镜中无旧发,囊底有新诗。每恨为官缚,翻令见面迟。清都游历事,还许俗人知。

一来省户两春晖,今日飘然襆被归。直节贞心惟我爱,此君相别似依依。

寂寞溪南路,于今忍重经。东来待樽俎,南去哭丹青。四裔传碑版,谁人作志铭。屏山空矗矗,涧水暗泠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