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所睡起偶成书呈谢守之

万竹中通两牖虚,红尘炎暑不关渠。
幽人日用底难办,一榻午风清有余。

作品评述

《竹所睡起偶成书呈谢守之》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万竹之中有两扇窗,虚空之间红尘不侵扰。
幽居之人日常琐事艰难处理,只能倚榻享受午风的清凉。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幽居之人在竹林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万竹环绕的居所,强调了幽居者与尘世的隔绝和超脱。红尘炎暑无法侵扰到这个幽静之地,而幽人在这里度过日常生活时却面临着琐碎事务的困扰。然而,诗人通过倚榻享受午风的描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尽管有所不便,但仍能感受到一份清凉和宁静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居者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清静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诗人通过对万竹环绕的居所和红尘炎暑的对比,突出了幽居者与尘世的分离。诗中的"一榻午风清有余"一句,通过幽人倚榻享受午风的描写,表达了即便面临琐碎事务的困扰,幽居者仍能在心灵上获得片刻的宁静和舒适。整首诗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闹市喧嚣生活的厌倦,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静心的启示。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朝来无意理流黄,斜抱云和独倚床。自念青楼逢令节,谁将白苎寄河梁。颊边玉箸沾兰水,指下金刀染艾香。展转不成缠臂彩,空令愁绪绕丝长。

荒村十里展琉璃,依旧篮舆涉水湄。自是小臣怀恐惧,要令履薄但兢危。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花想仪容柳想腰。融融曳曳一团娇。绮罗丛里最妖娆。歌罢碧天零影乱,舞时红袖雪花飘。几回相见为魂销。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雪里芳丛,岭头还报东君信。寿阳妆靓。姑射冰肌莹。曲岸横斜,清浅波相应。风不定。暗香疏影。占断花中韵。

归鸦澹澹夕阳閒,窅窕楼台紫翠间。说向城中应不信,隔湖最好看芝山。

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

一涧水南山,腊尽春生梅雪。行过小桥深处,带疏钟横月。征衫闲着指东吴,休怕与人别。吟到翠圆枝上,是归来时节。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邻家不识斗鸡翁,闭户能齐隐者风。顾步曾为小山客,成名因事大江公。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东。

时序乡心破,烟波眼力催。城头乌信喜,海上雁书来。一别壶山月,三看庾岭梅。天涯椒桂酒,泪堕伯仁杯。

汉文思贾傅,贾傅遂生还。今日又如此,送君非等闲。云寒犹惜雪,烧猛似烹山。应笑无机者,腾腾天地间。

此去欢荣冠士林,离筵休恨酒杯深。云梯万仞初高步,月桂馀香尚满襟。鸣棹晓冲苍霭发,落帆寒动白华吟。君家祖德惟清苦,却笑当时问绢心。

甘日王侯家,厮庶躬宅枥。后来事升降,小儿家荡析。俯首厮庶门,王孙有忧色。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丹田旧种梨枣,冰柈新摘荔蕉。年年此夜待月,年年此日迎潮。

碧玉班班沙历历,清流决决响泠泠。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

佛来非堕有,仙去岂超无。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出余纯白在,入与太清俱。百世下回首,高风立懦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