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参政范殿撰大散关诗后

秦关老月几亏盈,长照诗人白发明。
一死一生沤起灭,未应於此见交情。

作品评述

《题李参政范殿撰大散关诗后》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秦关老月几亏盈,
长照诗人白发明。
一死一生沤起灭,
未应於此见交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秦关的月亮渐渐缺损,但它仍然照耀着诗人洪咨夔斑白的头发。诗人通过描绘月亮和自己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的特性。他认为,就像月亮会有盈亏的变化,人的一生也会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诗人对于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感到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秦关月亮和诗人自身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月亮的盈亏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诗人洪咨夔的白发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衰老。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预测性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一死一生沤起灭"表达了生命与死亡的对比。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就像月亮的亏盈一样,有始有终。然而,诗人认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诞生和死亡,而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和体验真正的情感和价值。

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沉而哲理的感觉。通过对月亮和自身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诗人的感慨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唤起了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价值的深思。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君子亭亭操,刚强能自持。夷齐饿欲死,巡远守方危。大节不可屈,真心终莫移。人心与物理,每向岁寒枝。

早日功名世背驰,拟将文字疗寒饥。虽无杜甫惊人句,庶免渊明责子诗。总角宜兴俱脱颖,含哺应惠尚儿痴。殷勤谢尔传心印,解后灵椿见五枝。

仙桂曾攀第一枝,薄游湘水阻佳期。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废苑露寒兰寂寞,丹山云断凤参差。闻公已有平生约,谢绝女萝依兔丝。

片帆寂寞绕孤村,茅店惊寒半掩六。行草不成风断雁,一江烟雨正黄昏。

衲僧拨转铁牛机,默耀灵通底是谁。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韶阳佛法嫌饶舌,鲁祖家风解惜眉。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

故园千里月,流照入秦关。弓影同看曲,刀头未卜还。迷云度容与,映水咽潺湲。莫遣青楼去,摧残少妇颜。

柳色锁重楼。楼上轻寒不满钩。堆径落约深半指,悠悠。飞絮帘栊几许愁。逐日望归舟。暖藕全宽玉臂韝。待得君来春去也,休休。未老鸳鸯早白头。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但令长守郡,不觉却归城。只拟江湖上,吟哦过一生。

胜绝千岩地,清涵一水滨。石泉寒绕涧,山木翠和春。秀人壶中望,幽凝物外身。贤侯足真赏,王谢有芳尘。

洛人皆种花,花发有时阑。君家独种玉,种玉产琅玕。子弟守家法,名声耸朝端。岁时归拜庆,闾里亦相欢。西台有道气,自少服灵丸。春酒养眉寿,童颜如渥丹。清谈不倦客,妙思喜挥翰。壮也已吏隐,兴余方挂冠。临风想高谊,怀禄愧盘桓。

行尽江东又复西,连天汀草淡烟迷。回头怅望家何处,云外青山一抹低。

濩落因寒甚,沉阴与病偕。药囊堆小案,书卷塞空斋。胀腹看成鼓,羸形渐比柴。道情忧易适,温瘴气难排。治t3扶轻仗,开门立静街。耳鸣疑暮角,眼暗助昏霾。野竹连荒草,平陂接断崖。坐隅甘对鵩,当路恐遭豺。蛇蛊迷弓影,雕翎落箭靫.晚篱喧斗雀,残菊半枯荄.怅望悲回雁,依迟傍

我有一瓢酒,与君今夕同。鸣檐社公雨,卷野沛歌风。阅世花开落,观身劫壤空。北邙丘垄尽,太息几英雄!

閒里光阴趣渐长,下帘深护一炉香。游心华藏众香国,绝胜争名翰墨场。

客从长安来,良友独无书。封题数行去,冉冉知何时。客见故人不,故人宁见思。客言亦相念,客言亦相思。贵人多迫剧,庞杂盈公车。千士一府朝,五日亦来归。阡陌充九轨,毂击不能驰。柳蝉不及鸣,槐蚕不及丝。庭乌不及下,苍蝇不及飞。见者登龙门,拜者登天衢。应接不自暇,安知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今朝未遇高风便,还与沙鸥宿水湄。

远书来阮巷,阙下见江东。不得经史力,枉抛耕稼功。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无复琴杯兴,开怀向尔同。

英雄心胆殊,不惜儿女态。最笑啖名人,含情死后悔。

一只葫芦真个好,朝朝长是随予。腹中明朗莹中虚。贮琼浆玉液,滋味胜醍醐。日日饮来依旧有,自然不用钱沽。杖头挑起入云衢。三清前面过,参从黍米珠。

子幸以斯言叙我诗,百世而下有指而目之者,曰此有明之世一僻固狭隘之诗人也,视欧阳子之称圣俞者,不尤有余荣矣乎!”余既诺孟和之请,而未及为。今录其遗诗,追忆平时往复之语,聊举其绪言,以慰孟和于地下,并以谂于世之知诗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