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李锴的《巫山高》
拼音和注音
wū shān zhǎng , huái shuǐ shē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巫山: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水深: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李锴
不详
原诗
巫山长,淮水深。我有远心,末由以南。
巫山高,淮水浅。沙口舟长棹尾短。
我欲褰裳涉之,疾不治缓。会稽无人,靡视睍睍。
长镵归来,刬巫山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