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都山二首

福地何萧爽,真祠自杳冥。
栋梁传曩昔,草木带仙灵。
雾市朝仍合,云扉夜不扃。
天风吹玉磬,应是诵黄庭。

作品评述

《平都山二首》是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诗:
福地何萧爽,
真祠自杳冥。
栋梁传曩昔,
草木带仙灵。

这首诗词描述了平都山的景色和神秘氛围。福地的美景是何等宁静而壮观啊!真正的祭祀殿庙仿佛隐藏在无边无际的远方。过去的辉煌和荣光被传承下来,这座山林中的栋梁柱子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周围的草木似乎都带有仙灵的气息。

第二首诗:
雾市朝仍合,
云扉夜不扃。
天风吹玉磬,
应是诵黄庭。

这首诗描绘了平都山在不同时间的景象。白天的时候,薄雾弥漫,宛如市集一般热闹繁华。夜晚的时候,云彩像门一样敞开,没有关闭。天空的清风吹响了玉磬的声音,仿佛是在朗诵黄庭经典。

整首诗词以平都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上的景色、历史和神秘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福地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山的寂静和神秘让人感受到仙境般的氛围,而传承的历史和文化则展示了这里的卓越价值。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敬重,以及对人文与精神之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老去具一只眼,向来隔几重膜。尽见夫子宗庙,遍观弥勒楼阁。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间阔长回首,侠来忽嗣音。故人今有子,吾辈数论心。岁晏怀甘旨,年衰毖枕衾。殷勤各强健,春在北枝深。

五百居东五百西,枝枝叶叶压云低。自从老鹤归来后,不许閒禽杂乱啼。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苕溪渔隐》)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以下《诗话》)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赠贯休》)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石首县》)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湘江》)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赠县令》)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入道休愁不肯。回首不过寒况。一志不荣身,愿把众生提拯。救*。救*。救*心行平等。

禄米皆前定,分铢不可添。园葵莫争利,邻枣亦伤廉。

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竟须醒复醉,不负花上春。

百杯不乱善食酒,如手拜玉肘生柳。貌醉心醒戒亢悔,一斟一酌乾用九。犹龙世岂无斯人,渔网可致皆常鳞。蜾蠃螟蛉勿浪语,得似刘伶鸡肋身。

一囊书重百余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为无所得耶,穷理绝纤瑕。不可得中得,无碍亦无遮。

正一受天录,腰垂神虎章。群魔狱幽隐,秘篆刻青苍。故事骇前志,余威惊大荒。谁能识奥诀,禹步学魁罡。

玉宸赐得水云身。初欣不佩绅。烟霞一任著衣巾。朝中散袒人。湖水静,了无尘。语兼天上春。道人相见肯情亲。银钩墨尚新。

谭笑诗成马槊横,偏师何敢犯长城。纵观儒帅临戎幕,想像天山破敌营。麾帜精明严武备,山川弹压飏威声。老来壮志浑消尽,射虎南山愧北平。

是中无一物,快活不容言。以此行州里,留之遗子孙。寒泉鸿雁影,落日凤皇原。三复幽堂志,夫人不死存。

四大一和合,所以兆我命。及其有损增,遂复制我病。五年过纵心,四大失正定。新岁转盼来,疾应改新证。

万物返常性,惟道贵自然。先生容其微,隐几为列仙。炼魄闭琼户,养毛飞洞天。将知逍遥久,得道无岁年。

少年富贵已悠悠,老大功名定有不?岁月消磨阅亭传,山川辽邈弊衣裘。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局促每思舒望眼,虽非吾土强登楼。

经旬泥潦路难乾,烟袅长林雨暗山。常笑诗人愁屋漏,却思寒士与千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