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迟田舍杂诗九首

试问西寺僧,云何古佛意。
别无安心法,但复饼师馈。
外物来无从,往亦无所至。
佛法见在前,我亦从此逝。

作品评述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一位与迟田舍僧人的对话,探讨了佛法的意义和个人修行的困境。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试问西寺僧,云何古佛意。
别无安心法,但复饼师馈。
外物来无从,往亦无所至。
佛法见在前,我亦从此逝。

诗意:
诗中的主人公向西寺的僧人提问,询问古代佛陀的真正意义。僧人告诉他,没有其他安心的方法,只有依靠饼师提供的食物。无论外界的物质条件怎样改变,无论他往何处去,他都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佛法的真理似乎在前方等待着他,于是他选择了从此离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和个人修行的思考。诗人首先向僧人提问,试图了解古代佛陀的真正意义。然而,僧人的回答却让诗人感到困惑和迷茫。僧人告诉他,安心的方法唯有依靠物质生活的维持,这似乎与佛法的教义不符。诗人感到困顿,认为无论他追求外物还是放弃外物,都无法达到内心的满足和归宿。

最后两句"佛法见在前,我亦从此逝"表达了诗人的决策。诗人意识到佛法的真理似乎就在前方等待着他,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选择了离去,离开现实的束缚,寻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辙对佛法和个人修行的思考和困惑。他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尘世中追求内心平静和意义的困境。诗中的离去并不是肉体的离去,而是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轻霞薄雾小香罗,傍着蝉鬟香更多。最爱春山缥缈上,横妆一带浅青螺。

遍地残红春去也,拍天涨绿兴悠哉。道人觅甚安心法。达磨当时带不来。

病客与僧闲,频来不掩关。高窗云外树,疏磬雨中山。离索秋虫响,登临夕鸟还。心知落帆处,明月浙河湾。

暖云台观绕歌弦,花底吹香翠鬓船。闹处如今浑懒去,可能心绪数年前。

身为环堵,重封重锁。无著无漏无破。闲里寻闲,闲中有闲功果。常守常清常静,便独行、独坐独卧。忘人忘我。朴实实心实做,把多疑多惑,多多打过。得得来来得得,得个甚麽。真如如如不动,觉灵明、灵灵则个。真消息,是真直相济,真仙来贺。

踽踽人间未死身,乡闾共敬六朝民。睡无由著缘多感,醉不能成坐一贫。幽屏最憎虫吊夜,狂吟略似鸟鸣春。也知世俗谁知我,犹待君王猎渭滨。

五月追凉地,沧江剩素涟。林烟昏午日,楼影压池天。篠密工迷径,荷欹巧避船。机忘更何事,鱼鸟亦留连。

海底有明月,圆於明月轮。得之一寸光,可买万古春。石上栽花者,火中捞雪人。步行骑水牛,乃知无价珍。

穷通岂在苦劳神,且作安居懒散人。买地种花多种竹,煮茶邀客也邀邻。求名岂识书三上,得兴无过醉一巡。喜得满{上竹下差}收芋栗,杜陵应未笑全贫。

俗尘浮垢闭禅关,百岁身心几日闲。安得此生同草木,无营长在四时间。

八九顽童一草庐,土朱勤点七言书。晚听学长吹樵笛,国子先生殆不如。

胜游漫说山阴,算来不及山阳好。七贤林下,一时人物,何如安道。况有奇才,纵横笔阵,千军独扫。向碧油幢底,真儒事业,倚马看,檄书草。谁识平居隐操。翟汤遇江州、十分礼貌。世情交态,雀罗门外,几人曾到。且斗尊前,等闲休问,高山白早。赖?娥、留得一枝丹桂,伴灵椿

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

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莲。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

匹马都门候晓开,吴公新荐贾生来。郡中方待传经业,阙下先称射策才。寒食杏花江店雨,春衣柳絮驿程埃。惭予东掖叨陪讲,难把长干送别杯。

老筇扶我转林丘,直到僧房最上头。地拥双峰遮胜境,天分半石閟灵湫。空中大士澹相对,山罅清泉空自流。人谓石崖宜置我,不知来此有缘不。

日添一线书中见,雪染千丝镜里明。迟暮犹思寸阴惜,凝严未觉一阳生。

远山高绝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定是远山矜狡狯,跳青涌碧角幽奇。

山寒禅老不下,泥滑琴僧罕来。且唤园丁闲语,喜闻湖岸未颓。

春雨不肯晴,春云与地平。柯山数椽屋,昼夜倾檐声。阴沉人意恶,但愿醉不醒。园花知在亡,渠溜飘红英。今年穷到骨,憔悴客江城。花时不得出,风雨掩柴荆。自我学道来,万事一羽轻。惟有惜春意,未忘儿女情。龃龉可奈何,努力饱饭行。往日虽莫挽,来日岂无程。忽记祖燕公,佳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