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妙寂僧无碍端砚

紫润携来惬性情,蓝田空负价连城。
挥残老兔犹能健,研尽轻螺未觉声。
渊底取归龙想睡,岩心凿破地须惊。
我无才思长怀抱,元气何年结得成。

作品评述

《题妙寂僧无碍端砚》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紫润携来惬性情,
蓝田空负价连城。
挥残老兔犹能健,
研尽轻螺未觉声。
渊底取归龙想睡,
岩心凿破地须惊。
我无才思长怀抱,
元气何年结得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题砚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自身才情的无奈之情。诗人以题妙寂僧无碍端砚为主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向往和对才情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题砚过程中的心境。首两句“紫润携来惬性情,蓝田空负价连城”表达了诗人对砚台的喜爱和对艺术创作的向往。砚台色泽鲜艳如紫,使诗人心情愉悦;而蓝田玉,虽然价值连城,但却无法承载诗人的情感和才情。

接下来的两句“挥残老兔犹能健,研尽轻螺未觉声”通过对砚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和对自己才情的期待。诗人挥动砚笔时,就像年老的兔子仍然能保持活力一样;他研磨砚台,像是将自己的才情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无法触及艺术的巅峰。

最后两句“渊底取归龙想睡,岩心凿破地须惊。我无才思长怀抱,元气何年结得成”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情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希望能从深渊中找到归属,让自己的才情得以展现;同时也表达了他努力突破创作瓶颈的决心,但却感到自身才思有限,对未来的发展存有疑虑。

整首诗词通过对砚台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自身才情的思索。他渴望在创作中达到巅峰,但又感到才思有限,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

怒蛙频作灌夫骂,老鹳唯闻庄舄吟。麦熟只应呼快活,林间欠此一声禽。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岐。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去时虿发王,归来面眉黧。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默也相从久,吾心念汝多。又为江汉别,空觉岁年过。气羽须消靡,工夫在讲磨。惟应介如石,人事易蹉跎。

冷澹清明节,萧疎斑白翁。不知春事减,但见绿阴重。坐卧书窗书,阴晴啼鸟中。年龄故尔似,贫病亦应同。

湖鼎丹成日,中天瑞鹤迎。愁云迷帝幄,泪雨洒都城。黼翣增摧割,龙輴忽启行。千官陪素仗,九殒欲无声。

佳人一代倾城色,和气醺酣更涂泽。胭脂凝汁觉差浓,颐颊盎光疑太赤。水沉浴罢余精神,荡去人伪还天真。东风吹开巫峡雨,西子化作阳台春。

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谢公南楼送客还,高歌桂树凌寒山。应怜独秀空林上,空赏敷华积雪间。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縠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明朝欲别采芝翁,吟遶阶前苦竹丛。贬谪入山非美退,此中争敢逐冥鸿。

文献承家大,规模与世公。典刑身任重,权度我时中。六合清游气,诸儒辅翼功。生贤竟何意,霜雹陨春风。

茅屋三两间,草草避风雨。客来不入门,坐爱千年树。

高人作计亦迂哉,千心崔嵬著钓台。握手故人留不住,有鱼那肯上钩来。

红袖纷纷转翠屏,元戎小队出郊坰。凭谁为集康衢咏,翻作金陵贺太平。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见说吟哦三十载,从来此事一生功。劝君莫用雕镌得,只恐今人晚更穷。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