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作品评述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隐居欲就庐山远,
美景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
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
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
徐飞锡杖出风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隐居期间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欲前往庐山远隐居的意愿,以及与友人公安太易的留别之情。杜甫将美丽的景色与情感巧妙地结合,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来传达他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诗的第一句表达了杜甫隐居庐山的愿望,他远离尘嚣,希望在庐山山野间过上宁静的生活。第二句提到“休上人”,意指作者遇到了一个休闲的僧人,可能是公安太易。这位僧人与杜甫相交,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与安宁。

接下来的几句,杜甫询问了关于舟航和制作等事宜,表现出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留恋。他提到“箧笥”,这是用来装载物品的箱子,表示他心里装满了思念之情。

接着,诗中的景象从庐山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沙村和江县。作者描绘了沙村的白雪依然含冻,江县的红梅已经放春,这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生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杜甫更加生动地表现了时光流转的无常。

最后两句,杜甫以庐山的名胜景点“炉峰”和出尘脱俗的僧人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愿望。他希望友人像庐山上的僧人一样,追求清净的境界,超脱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物情感为线索,巧妙地表达了杜甫的思念之情、隐居愿望以及对友人的祝愿。通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杜甫传达了他对生命变迁的感慨和对纯净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幕下相从若弟兄,当年曾悔误谈兵。足行江北生重趼,发为山东白几茎。病拥琴书专一壑,老携檄笔赴孤城。暮云不见关山路,空有天涯故旧情。

大都心足身还足,祗恐身间心未间。但得心间随处乐,不须朝市雨云山。

狂风利剑戟,火龙困屠宰。莫起落红愁,生意浩云海。

寂寞篷窗锁冷云,地炉纫补自阳春。千金莫误朱门聘,不是穿珠插翠人。

前箭射人可,后箭射人深。锺先生没后,此道少知音。

西船满载下东州,客子相传不作羞。官长独称今有属,川人争诵古无俦。扪心但欲全吾宝,行世何尝异此舟。为报乡闾看解橐,清永寒露胜琳球。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在杭州、曾听得几遍。唱到生绡白团扇。晚凉初、桐阴满院。待要图入丹青,奈无缘识如花面。

巴东之山巫山高,连峰插天关键牢。中有怀陵簸谷之波涛,藤萝杳冥风怒号。人迹不到神鬼逃,但见野猿沙鸟群相嘈,聱取百窍摇岩嶅。此景可闻不可遭,尔何为乎貌以毫毛,嗟哉用心无乃劳。江盘峡束雷雨昏,崩崖死树缠古根。玄猿抱儿随白猿,长臂婹袅相攀援。舔睒谲诡赶腾骞,县柯攫

南宫仙老本多才,素幅珍纨绘境开。高节自缘心匠出,野丛还拥笔端来。挂馀粉箨疑飘席,玩久风枝欲扫苔。俗眼莫惊无藻丽,岁寒颜色抵琼瑰。

圣贤畏虚名,蛮貊有诚服。仕虽志温饱,鲜不馁其腹。尔来读书者,妄意天雨粟。东皋春一犁,往哉驾黄犊。

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长亭放盏无计住。但芳草、迷人去路。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

贺家湖东剡溪曲,白塔幽林声断续。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檐下宿。

乘鸾驾鹤,问神仙何日,崧高生甫。飞下琼台,因报道,恰是今年夏五。饮了蒲觞,才经半月,昴宿行初度。荣华富贵,一时都由分付。曾记三月春浓,花风烂熳,吹散鸳鸯侣。虽则烧香遥祝寿,争似手斟香醑。便驾云軿,去登绣阁,说个诚心语。蟠桃熟未,请伊亲问王母。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漫黏酥、枝枝缕缕。断肠休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多少高阳伴侣。到如今、沈冥几许。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破屋颓垣鬼笑穷,暗中调护赖天公。频年得疾身犹健,百种无营饭不空。

幽人读书处,皎皎霜月烂。香影不可掇,高花在岩畔。

山流濯幽阬,铜篆发古耀。我行奉天县,叟以百钱糶。读之乃二世,元年所刻诏。谓法度量者,尽始皇帝造。辞止曰皇帝,久远若为道。乃命斯去疾,具述纪其右。文章既精简,字画亦佳妙。亥尔何等人,敢作万世调。其为者非是,所累才一庙。区区颂微末,回首皆可吊。郡兵厌宝玉,得此

春尽日,雨余时。红蔌蔌,绿漪漪。花满地,水平池。烟光里,云影上,画船移。纹鸳并,白鸥飞。歌韵响,酒行迟。将我意,入新诗。春欲去,留且住,莫教归。

飞云添远思,淫雨滞行期。渐入老来景,都非少壮时。林昏归鸟疾,溪急上船迟。眼底元元弊,何人念在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